正文复制
新乡日报/2024 年/3 月/5 日/第 004 版理论
大思政背景下以思政教育引领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助教 郝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 伴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运用,创新创业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也带来更多严峻挑战,培养源源不断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培育其良好的创新创业品质和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求。如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导致部分青年学生出现道德失范、行为失准等现象。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明确了高校人才培养新目标、新要求,为革新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聚焦大思政教育理念,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探索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对策。
教育的核心宗旨在于立德树人,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ZZ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思政教育在育人育才方面的作用与成效日渐凸显,成为高校铸魂育人的主阵地。鉴于此,本文结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立足大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从教学目标、内容、形式角度入手提出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对策。
教学目标:重视思想引领和信念教育
长树先长根,立人先立德。立德是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其关键在于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和坚定理想理念。大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需重视学生思想和信念培育,以强有力的思政教育引领,为学生提供长期发展目标进行行动指引。
帮助学生挖掘潜在价值。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关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创新创业,忽视对学生潜在价值的发掘。大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需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利用显、隐结合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挖掘自身价值。一方面,教师在授课之前需将思政元素充分渗入创新创业教材、课堂设计和课后作业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时,能够综合考量自身发展方向,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自我提升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对创新创业知识进行深度剖析和阐释,凸显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核,让学生意识到自身所具备的价值,从而端正学习动机,重塑学习目标。
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传统教学思维下,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创新创业活动所能创造的名利效益,忽视其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等效益。大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需发挥思政教育的科学与实践思维优势,以切实可行的举措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精神追求。一是搭建分享互动平台。高校搭建包括企业家、创新创业导师、学生创业者等在内的创新创业经验分享平台,通过虚拟仿真、大数据应用等先进技术开展有关创新创业实践的话题讨论和模拟活动。二是重视理、实结合。高校需积极联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的机会,让其了解行业前沿信息和社会发展需求,树立以专业所长建设社会的思想自觉,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开展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创业项目。
教学内容:落实系统规划和有机结合
大思政背景下, 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基于思想和价值引领目标, 做好课程系统规划,完善相关制度,促进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是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
动的风向标。对此,高校需从顶层设计出发,组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小组,立足专业特色,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