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科学导报/2024 年/3 月/19 日/第 B03 版理论学术
以“ 四史” 教育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路径探析
大连海事大学 赵文丽
摘要:“ 四史” 是X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史” 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学习“ 四史” 是青年大学生把X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必修课”。“ 四史” 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价值遵循,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坚定“ 四个自信”,涵养高尚品德,践行历史担当。新时代高校加强大学生“ 四史” 教育通过环境育人、课程育人、协同育人三个方面,引导大学生以史为鉴,找准时代坐标,成为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 四史” 教育;大学生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1]。“ 十字路口” 这一比喻表达出中国共产X对世界历史客观形势的判断达到了新境界,因此汲取历史智慧以回答“ 世界之问”“ 时代之问”,在“ 变局” 中看到“ 历史确定性” 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历史” 是避免理论的抽象教条主义最好的良药。在学习历史中树立正确历史观,在回望历史中厚植爱国情怀,在总结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借鉴历史中践行使命担当,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对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与“ 四史” 教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学习历史是提升历史思维的前提。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载体。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清醒剂的独特育人价值。
(一)“ 四史” 的基本内涵和“ 四史” 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要把学习贯彻X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X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 [2] “ 四史” 指的是:X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X史即中国共产XX史,是1921 年中国共产X成立至今的历史。新中国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史是指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至今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指的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 500 多年历史进程。“ 四史” 虽在时间上有所重叠,在内容上互相关联,但其并非相互割裂而是一个逻辑紧密的整体。
在高校开展“ 四史” 教育与历史教育的区别在于其具有鲜明的ZZ性,“ 四史” 教育通过对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的总结完成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教育。高校“ 四史” 教育以X史教育为主线,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的X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活动,协同各部分历史内涵特征,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以阐释中国共产X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实现启智增慧、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 四史” 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高校开展“ 四史” 教育旨在让大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奋斗智慧和力量源泉。X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 “ 全面贯彻X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内在地包含着“ 德”和“ 才” 两个方面。“ 立德” 立的是社会主义道德。“ 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
第 1 页 共 4 页
方能用得其所” [4]。“ 树人” 树的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生是X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
“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立德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立德树人为高校进行“ 四史” 教育指明方向,“ 四史” 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高校“ 四史” 教育以历史为主题主线,但又不是简单地讲历史,而是将历史与中国的ZZ紧密联系在一起,既具有历史教育性,又具有ZZ教育性和思想ZZ教育性。加强“ 四史”教育,使高校学生深刻了解“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的历史脉络,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因此以“ 四史” 教育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将“ 四史” 转化为育人动力,使高校大学生在对“ 四史” 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争当知中国、爱中国、懂中国的时代新人。
二、立德树人是高校进行“ 四史” 教育的价值遵循
对于“ 四史” 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单向度的知识性学习层面,而应坚持知识学习与价值塑造的双重向度,在学与思、情与理的统一中调动情感、信念等内在认识达到塑造德性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希望广大X员特别是青年X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X史、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进行“ 四史” 教育,必须以立德树人作为价值遵循。
(一)明理:树立正确历史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 拔苗育穗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让高校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历史,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要让大学生从历史事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汲取历史智慧中把握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四史” 中的“ 铁的事实” 是反驳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证据,要让学生通过“ 四史” 教育回看来时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到近代以来的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X、建立新中国和实行改革开放都具有历史必然性。
(二)增信:坚定“ 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6]青年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关乎着我们X百年基业的发展方向。“ 四史” 是大学生底气的来源,“ 四史” 是中国道路的开拓史,要在“ 四史” 学习中认清历史进程中的中国道路的开拓和中国道路的成就;“ 四史”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要在“ 四史” 学习中清晰认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书写的社会发展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