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文化报/2024 年/3 月/15 日/第 003 版理论· 专题
在高校思政课用好中原文化资源
新乡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教育学博士在读 张海强
思政课的魅力源自深厚的学理支撑,要始终坚持理论为基、内容为王,真正做到以理服人,筑牢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思政课讲好道理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用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资源,具有突出优势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与创新实践。
用好中原文化资源具有突出优势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在中国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绵延不断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中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传承着华夏文明的重要根脉,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基本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例如,“ 大同”“ 和合” 的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礼义廉耻、仁爱忠信的价值观念等。
在思政课上用好中原文化资源具有突出优势。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 中原文化具有根源性、厚重性、传承性、包容性和辐射性等特点,用好中原文化资源,有利于阐释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深层次精神追求,有利于深度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 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从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用好中原文化资源应注重有效性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要用好中原文化资源,并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就要深入研究中原文化的发展轨迹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在挖掘相关传统文化素材和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要注重叙述的有效性,采取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路径和方式开展思想ZZ教育工作。
笔者认为,一是要善用历史事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事实胜于雄辩。例如,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等考古发掘出的大量遗址遗物,以及中原地区留下的很多典籍文献,都有力地证明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东方文明的重要贡献。
二是要善用生动故事。鲜活的故事富有亲和力,更吸引人,并易于入脑入心。中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众多著名历史人物,他们身上发生的很多故事既能体现其人格魅力,也能启迪人们心灵、引发思考。例如,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对我国 2000 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还有墨子、韩非、范蠡、张仲景、张衡、许慎、杜甫、白居易、吴道子等历史人物,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是要善用现代方式。在思政课上以现代方式诠释和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内容,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近几年,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凭借创新呈现形式,特别是以新媒体形式频频出圈,说明与时俱进的现代方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