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新华日报/2024 年/4 月/12 日/第 015 版智观
大数据技术赋能思政教育管理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 林春蕾
思政教育管理是合理调配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以保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手段。高校肩负着为X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职责使命。立足时代发展,重视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赋能,端正价值认知,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多元化、个性化、人性化。
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信息化
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可实现粗放型教育管理模式向精细型教育管理模式的过渡。传统思政教育管理模式普遍为层层递进、逐级落实,缺乏时效性。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可依托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数据格式转换,形成数字化、实时化管理模式。
搭建师生信息管理系统。 高校应搭建智能化的师生信息管理系统, 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数据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基本信息。借助动态数据采集、物联感知网等技术,收集师生动态信息,包括课堂表现、科学研究、社交行为、生活数据等信息。推动传统信息格式向数据格式转化,将过去思政教育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文献资料,转换为可加工、分析的可视化数据信息,为智能化思政教育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高校可充分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将教育管理工作“ 网格化”,将教务、后勤保障、学工管理、信息安全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转变为部门联动、资源共享的智慧教育管理模式。
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多元化
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既可依托数据资源库进行智能化教育管理,也能依托大
数据技术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完成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筛选、融合等。
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关联技术等挖掘网络平台中的海量资源,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供给能力。例如,高校思政课教师可充分利用“ 全国高校思想ZZ工作网”、慕课、学习强国等平台,获取大量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典型经验、课程资源、优秀案例等。同时,促进本校精品课程入网,共享教育资源,打造思政教育常态化模式。例如,高校可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等,开设专门的“ 思政微课”“ 思政短文”“ 思政金课” 等精品课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吸引力。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应用,网络思政成为教育管理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借助大数据技术,高校可在传统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增加一些网络思政教育相关内容,包括对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的指引、思政媒介素养等内容,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思政见解,积极参与思政课堂互动。
大数据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