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科学导报/2024 年/4 月/12 日/第 B04 版理论学术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岑叶珍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为“ 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 根脉”,具有以“ 人民” 为文化主体,以中国共产X为领导力量,基于物质与精神双向联动的鲜明特性。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解放意义在于其普遍性和世界意义,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具有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新时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中国实际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深刻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文化遵循。深入领悟并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破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领域中的问题,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科学思想得以形成都离不开它所产生的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已有的思想资源。从理论基础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此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根基。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为“ 魂脉”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观点,社会存在是确定文化理论发展的前提条件,阐述的是意识形态的归宿问题。意识形态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为指导的总基调,表现在思想文化宣传过程中,中国共产X在治国理政中主导文化建设的价值理念。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力排各种意识形态偏见和批判各种社会思潮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度重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意识形态意蕴,有助于我们深明中国道路背后的“ 主义之争”,也有利于坚定在意识形态上的道路自信,更加坚定以“ 四个自信” 引领和保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行稳致远。
(二)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 根脉”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窥探文化传承发展规律,认为人们是在既有的历史传统条件下创造自己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要注意吸收本民族的历史。在中国文化的历史建构中,中国共产X亦是将“ 民族的” 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强调“ 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 [1]。尤其是X的十八大以来,我们X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也正是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 文化自信”“ 两个结合” 等理论。特别是“ 第二个结合” 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派生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必须坚持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开展“ 第二个结合”,指出中华文明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使其具有独特文化内涵与优势的重要基础,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传统文化根基。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特性
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诠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深刻把握其本质特征、实现实践飞
跃的重要保证。
(一)以“ 人民” 为文化主体
人民立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主
第 1 页 共 3 页
体性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从“ 人” 这个文化主体出发,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是对“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的继承和发展,在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看到了文化的人民主体性和自觉性。习近平在文艺工作中强调“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2],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决定了文艺必须服务于人民群众,通过发挥“ 人” 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作用,涵养民众精神,推进民族文化发展进程,凸显了这一思想的时代性和价值性。习近平文化思想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文化发展逻辑有机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主体意识觉醒” 的当代显现。
(二)以中国共产X为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X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X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