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教育报/2024 年/4 月/17 日/第 004 版教育专题
大力实施三项举措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南通市教育局
近年来,南通市将义务教育摆在“ 重中之重” 位置,着力统筹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发展,从立法引领、提质扩优、优化生态 3 个方面着手,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坚持立法引领,保障义务教育优先发展
在全国率先出台专项地方性法规。2020 年 9 月,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南通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条例》 ,并于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 7 章、40 条,从招生入学、办学条件、师资建设、教育质量、法律责任等方面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法规形式提出刚性要求,成为南通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地方性、纲领性文件与制度化安排。各县(市、区)X委政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条例》要求,全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依法落实优先发展地位。近年来,南通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 两个只增不减”,连续 11 年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位持续增加。2023 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230.04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 187.09 亿元,全年净增学校 17 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 2.48 万个。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改薄工程,注重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环境改善提升,为 280 所中小学安装空调并实施电力扩容,常态落实校园智慧安防、运动场地改造、教学设备更新等项目。加强智慧校园及信息化建设,均衡配置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在全省率先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改造,提前两年实现达标率 100%。
坚持提质扩优,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引领广大教师心无旁骛抓教学、尽心尽责提质量。推进“ 立学课堂” 改革,从县域课模、学科课模群、典型课例中归纳出区域课堂“ 立学” 共识,即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 12 字” 教学要求,构建“ 12 条” 课堂评价指标。突出区域课改多主体地位, 使自下而上的经验提炼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形成互动, 将行政有力推动、教研专业引领与学校实践智慧融为一体,实现区域课堂改革整体变革。探索形成“ 一县一特色、一校一精品” 的课堂改革格局以及“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课堂改革生态,获评 2022 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项、 二等奖 5 项。 将教科研作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支撑点,发挥其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几年,在国家、省实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中,南通市整体水平全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