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科技报/2024 年/5 月/7 日/第 B07 版学术
中国传统文化在课程思政中的融入探究
鲁东大学 李婷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博大精深,是历代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时代精神。课程思政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中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使学生端正ZZ态度和加强学生社会ZZ认同感,使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融入策略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丰富且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在,我国文化一直都是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对各种文化都可以兼容并蓄,融会贯通。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包含刚健有为、仁者爱人、以民为本、尊师重道等理念。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外来文化被传入到我国本土进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会取其精华与我国本土文化进行融合发展,并剔除糟粕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我国文化求真务实,关注人民利益,注重人的修身养性以及家庭的和睦,突出国家治理与世界和平的思想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复兴的传统美德,指明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爱家也要爱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在课程思政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丰富思想ZZ课的内容
虽然学校的思想ZZ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国内外知识。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等,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比较少。这会使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局限,使学生的个人素养和道德观念发展不均衡。
(二)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诚信不仅是我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越来越注重对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培养。现代青少年在诚信方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比如,在平时的学业考试或者课程论文中的抄袭作弊行为以及同学老师交谈时说谎的行为等等。
(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他们习得的文化知识,他们对世界、人生价值的看法和观点,以及他们的审美和道德观,还包括在认知、思维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心理品质。自我们坚持对外开放以来,一些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使我国传统观念有了创新发展,人们思想开放起来。但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这种影响是具两面性的。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学校对传统文化还不够重视。我们一直在强调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国教育部门也陆续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教育文件,但是对于部分学校来说,依然会依照固有模式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育教学方式也大部分是以公共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