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科技报/2024 年/5 月/7 日/第 A05 版学术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新特点与应对方式
鲁东大学 孙启雪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网络舆情也表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特征,大学生思政工作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就要求思想ZZ教育者正视所遇困境,增强对网络舆情的规律性认识,既要认识到网络舆情的突发性与多元化特征,也要看到大学生群体的独一无二性,进一步优化应对方式。在引导过程中,多方主体要加强大学生舆情引导管理队伍建设、直面网络舆情,把握关键节点,及时回应学生热点关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思政工作;应对方式
一、深刻把握网络舆情发展的突发性与多元化特征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朝着向风险社会的发展蜕变,日常工作生活中风险的存在慢慢变得司空见惯,所有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遇到潜在的无法预知的风险挑战。” [1]形形色色的舆论事件在网络媒体迅速传播的情况下,往往会引发平地一声雷的舆论效果,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故而,突发性是网络舆情无法回避的明显特点之一。由于大学生上网时间充裕,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同时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着热忱的殷切期盼,所以他们往往处在网络舆论的中心,各种舆论热点事件下都可窥见大学生迫不及待发表自身观点的踪迹。而网络平台恰好为大学生群体难以抑制的表达欲搭建了得以抒发的通道,而舆情内容的突发性、不可预料性、和多元复杂性让主流意识形态占领舆论高地的步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速度都受到了新时代舆情不可抗力的影响而不得已放缓,这就使得大学生思政工作遭遇到了世所罕见的困境和阻碍。
二、网络舆情影响下大学生的思维极端化特征
网络可以让人们忽视其与自身立场不一致的信息,进一步筛选出与自己惺惺相惜,意气相投的相关群体与之交流,一开始群体成员之间可能还会互有分歧,但随着进一步的深入交流、群体中的大部分人会放弃其差异之处,逐渐互相同化,甚至慢慢形成偏激负面的立场观点。” [2]舆情问题在网络上一经发布,大学生群体就会马上蜂拥而上进行评论,并慢慢产生两个各执己见的对抗阵营,最后舆论走向所谓的“ 二极管” 思潮。客观的讨论环境也早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互相攻讦的无意义骂战。思维极端化得以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网络环境匿名化,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偏激负面言论时仿佛带上了隐藏个人身份的“ 面具”,毫无后顾之忧。再加之相关法律在此领域的滞后,使得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宣泄个人情绪如入无人之境,进一步加重了大学生在面对舆情事件时的“ 二极管思想”;即非此即彼,绝不容许多元化思想的存在。二是日益严重的圈层化思维使得“ 信息茧房” 效应趁势得以发展,大学生群体依据所属圈层划分同伴,想当然的以为只有自身所属圈层能接触到的信息才是正确的,在此思维的指引下继续接受相似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