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教师报/2024 年/5 月/8 日/第 004 版区域
上下齐心做好同题共答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仲红波谈省域扩优提质举措
本报记者 孙和保
特邀嘉宾:仲红波 山东省教育厅X组成员、副厅长
自 2023 年 7 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 (简称《扩优提质行动》 )至今近 10 个月,这段时间里围绕如何扩优、怎样提质全国各地都积极采取了行动。今年全国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扩优提质行动》提出的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等“ 八大行动” 在不同省域发展的重点、关注的领域、攻克的难点等各不相同,所以在落实推进《扩优提质行动》中采取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如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建设、贵州省推进公办强校、福建省南安市普通高中建设等从不同维度为扩优提质提供了不同的实践样本。
作为教育大省,也是教育强省的山东,自《扩优提质行动》提出后就结合省域实际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建设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综合施策,为扩优提质提供了山东经验。本期邀请山东省教育厅X组成员、副厅长仲红波谈谈在推进扩优提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举措、形成了哪些经验。
树立“ 一盘棋” 思维
中国教师报:作为教育大省,山东涌现出许多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案例。 《扩优提质行动》出台后,有着良好基础和深厚底蕴的山东是如何细化落实的?
仲红波:《扩优提质行动》提出的“ 八大行动” 擘画了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实施路径。山东省在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找准制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制定了涉及 19 个方面的 66 项具体措施。如在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中制定稳步提升公办率、加快建设优质园、推进镇村一体化、提升保教科学性 4 个方面措施;在推进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中提出了科学优化布局、深化强校扩优、推进强镇筑基、加快均衡创建 4 项措施,每项措施都是“ 实招”“ 硬招”,在保证“ 八大行动” 全部落地的基础上,融入了山东自身的发展特色,力求落地管用。
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争取当地X委、政府重视,将《扩优提质行动》列入重点工作, 形成工作合力; 强化经费投入, 保障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 推动支持项目由 “ 硬”到“ 软” 转变,着力促进教育质量内涵提升;健全完善学科带头人培育体系和齐鲁系列“ 三名”
工程,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配强乡村教师队伍;强化数字赋能,建设山东数字教育创新中心,
建成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库,持续提升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中国教师报:省教育厅提出这些举措后,如何让省、市、县(区、市)、校树立“ 一盘棋”
思维,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行动合力?
仲红波:调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积极性,全面、系统考虑整个基础教育工作的基础、内外部资源和未来发展方向等,以“ 一盘棋” 思维和手段落实《扩优提质行动》,对于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更好发挥基础教育“ 基点” 作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对此,我们把握 3 个重点。
一是吃透文件精神,讲政策。 《扩优提质行动》方案印发后,山东在全省开展了系列学习宣
第 1 页 共 4 页
传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解读培训,做到了省市县校四级政策宣讲全覆盖。从观念上让大家认识到实施《扩优提质行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对山东省行动方案的制订进行深入系统的调研,从目标设定到措施研制再到定稿实施,每个政策点都邀请市县(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广泛参与,解决各级各校关心关注的问题,从思想上树立全省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意识。
二是提供路径指引,讲方法。山东省扩优提质行动方案的每一项任务都为基层提供了达成目标的路径方法。如针对“ 特殊教育学生关爱行动” 提升特教学校办学水平的要求,我们相对应地细化了教育部《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 ,结合山东省实际将《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和《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相关内容一并纳入,组织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办学质量评价。
三是强化评价督导,讲奖惩。将《扩优提质行动》实施情况纳入对市、县(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基础教育重点领域改革任务双月通报重要内容,重要通报抄送各市人民政府,并作为重点改革项目、资金分配等重要参考,督促各地压实责任、落实举措、完成任务。
中国教师报:从您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山东省落实《扩优提质行动》推出了许多真招、实招,
但问题往往与行动相伴相生,对山东而言,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障碍?是如何解决的?
仲红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平衡的问题,这里既有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也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各学段发展的不平衡,还有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与当前供给不足的不平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解决的总体思路是:补短板,托底线,抬高发展底部;扬长板,扩优势,提高优质覆盖。
具体来说,比如针对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发展不平衡和优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我们以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为契机,大力提升乡村学校特别是镇区驻地学校办学水平,充分发挥镇区驻地学校龙头支点功能,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现有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高质量办学,办好确实需要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促其“ 小而美”“ 小而优”。深入实施强校扩优行动,对新建学校进行高起点打造,确保条件优越、师资优秀,建一所优一所;对基础相对较好学校加大改造帮扶力度,促进尽快成长,改一所优一所;采取优质学校集团化、联盟化托管等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辐射带动,抬高发展底部,抓一所优一片,切实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人口之变对教育的挑战
中国教师报:可以把话题更具体一些,《扩优提质行动》提出的“ 八大行动” 包括学前教育普惠保障,山东省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仲红波:公办学前教育在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始终发挥保基本、兜底线
的作用,扩容、提质是尤为关键的两项任务。
在扩容方面,我们严格落实山东省政府要求,目前 16 个地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参与进入各级城乡规划委员会。我们积极指导市、县坚持规划先行,适应出生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以县(市、区)为单位科学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在城镇,要求居住区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