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新华日报/2024 年/5 月/11 日/第 005 版智观青春新实践
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百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 黄珍
“ 课程思政” 是将各类课程与思想ZZ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当前,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ZZ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为X育人、为国育才。在这其中,大学英语教育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帮助学生习得英语语言知识、 掌握英语表达技能外, 还担负着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理想信念铸魂、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坚定不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责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X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将红色文化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相融合,有利于更好发挥英语教学的文化育人功能,以文化自觉培育文化自信。
提升英语教师红色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红色文化与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实效。因此,英语教师应自觉增强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主动性,有意识地将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与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和培训等方式,加深英语教师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组织英语教师到红色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参观学习,厚植英语教师红色文化情怀。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应主动丰富自身红色文化知识储备,密切关注学习强国、红色文化网等平台发布的内容,同时广泛阅读有关红色文化的英文原版书籍。例如,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创作的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等,同步积累红色文化知识和英语表达,将其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挖掘英语课堂红色文化资源
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大多以西方国家的原版文章和报道作为课本内容,讲述的多是西方文化和故事。对此,英语教师需要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红色文化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中。例如,在学习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综合教程第五册课文《追求梦想》这一课时,英语教师可引入周恩来、李大钊等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人生奋斗故事,激励广大学生立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