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科学导报/2024 年/11 月/19 日/第 B04 版理论学术
新中国成立以来榜样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当代价值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卢倩 程立涛
榜样教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它更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榜样,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社会价值观的载体,是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通过树立榜样,我们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领社会风尚,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榜样教育的基本经验,深入挖掘其在当代的价值,能够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榜样教育的发展历程
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程中,榜样文化的培育紧紧围绕恢复国家经济、实施社会主义改
造等中心工作展开,可分为承前启后、动荡徘徊、稳步前进和蓬勃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承前启后阶段(1949~1956 年)。在经济亟待复苏、ZZ局势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众多领域的楷模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恢复的过程中,马万水、李顺达等人也成了杰出的典范。这些榜样模范无愧于“ 最可爱的人” 的光荣称号。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和模范,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
第二,动荡徘徊阶段(1956~1978 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全面到来,1956 年,毛泽东倡议发起“ 斯达汉诺夫运动”,激发了众多体现时代风貌与爱国情怀的榜样人物涌现,例如,科技领域的邓稼先、被誉为共产主义战士的雷锋,以及X员公仆焦裕禄等。然而,随着“ 左” 倾错误思想的不断影响致使X的榜样文化建设优良传统发生了偏移,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
第三,稳步前进阶段(1978~2012 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开放、自由且多元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榜样教育在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扮演了愈发关键的角色。江泽民同志曾表示: “ 我们要像焦裕禄那样,做出榜样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表明X和国家对榜样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榜样在革命战争、工农业生产、道德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第四,蓬勃发展阶段(2012 年至今) 。进入新时代,榜样评选活动在内容及形式上变得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