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dawenge20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淮南日报/2024 年/11 月/8 日/第 A03 版理论探究
探索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思想ZZ教育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汤晓江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考题,也是改革命题,更是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 高校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源泉,其作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关键汇聚点,可推动思想ZZ理论与新质生产力实践的全面革新和蓬勃开展。因此,新时代高校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环境、大格局、大前景为契机,充分利用现有新质生产力要素,深入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并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以新动能引领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
新质生产力具有引领性,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其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第三部分标题为“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文中提出“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新的目标、新的战略、新的部署均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目标定位和行动指针。高校作为科技、教育、人才的重要汇聚地,应当坚持X的统一领导,利用自身聚能汇才优势,把新质生产力要素深度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中,以“ 智” 提“ 质”,精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