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新华日报/2025 年/2 月/6 日/第 011 版智观
筑牢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文化根基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范芹
在广大青年学子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精神深深根植于青年学子心中, 既是X和国家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期许与要求, 也应成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指向。红色文化作为一代代中国共产X人在伟大革命事业中艰辛奋斗历程的光荣见证,其所蕴涵的丰富德育元素是爱国主义教育得以常态化、持久化推进的重要动力。因此,高校应将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巧用地方文化资源,筑牢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文化根基。
深挖“ 文化富矿”
通过对红色文化的系统挖掘、深入调研、集中收录,建立完备的红色文化资源库,继而充实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体系,是高校发挥红色文化思政育人功能的重要前提。因此,高校应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挖掘。
建好“ 大资源库”。通过校地协同、校际合作等手段,加强与地方政府、文化机构、科研院所等的合作,共同开展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科学分类、存档保护。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高校可与地方文化机构协力开发数字文化资源库,涵盖文献资料、历史遗存、影视资料等。同时,依托 3D 技术、空间扫描设备等数字技术,建立线上红色文化基因库,集场馆漫游、全景浏览、文物赏析、课程学习、在线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云上红色文化馆,链接区域内各类实体性红色文化馆进行等比例复刻,让红色文化、红色文物“ 活起来”。
筑牢“ 红色堡垒”
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红色文化,应加强课程体系构建,注重融合育人工作的内容建设。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堂、日常思政课堂、第三课堂等多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