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新华日报/2025 年/3 月/7 日/第 048 版智观
创新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郑文正 隋昌迪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阿依吐松· 苏旦
法治思维是以法治为价值追求和以法治规范为基本遵循来思考问题、指导行动的一种思维方式。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能离开全体公民的法治思维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是我国公民法治思维培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STEM(内容概括)是由美国教育者提出的教育理念,其以知识整合、学科融合、强调实践为核心特征,对于法治思维这一多学科背景的教育内容,STEM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学科教学的局限,完善教师培养方案,培养大学生知识融通的能力,使其深刻理解法治思维内涵,培养遇事找法、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新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理念
理念是思想层面的内容,任何培育都需要有相应的培育理念作为指导。STEM 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依然需要以一定的法律知识作为基础,但思维教育与知识教育在理念上有所差异,因而需要转变培育观念。
知识教育理念需要实现转变。思政 STEM 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应当转变教师向学生单向度的知识教育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向主动学习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实现知识积累,更能够在新旧法律知识和法治经验的相互作用中实现观念的转变。在具体实践中,思政课教师应以大学生的法治经验和法律知识为教学基础,了解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科背景,以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范围匹配。面对文学专业学生,思政课教师可借助中外文学经典中塑造的典型人物和故事情节,向大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哲学专业学生则可从法哲学和法治逻辑思维方面入手,使得大学生对法治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面对历史学专业学生,可通过梳理中外法治发展的历史脉络,结合历史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历程和重要成就,深化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独特性和优越性的认识,增强大学生对法治思维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