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教育报/2025 年/1 月/10 日/第 001 版
江南大学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教与学,探索建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程为中心、资源为支撑的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
构建高校智慧灵动新样态
本报记者 陈思洋 通讯员 张铁根
利用知识图谱获取课本外的知识点,利用 AI 助教获得即时答疑⋯⋯江南大学自动化 2301 班学生武文琦经常要备战各类比赛,他告诉记者:“ 在宿舍、教室乃至路上,我们都能利用学校‘ 智鼋’ 网络学习平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实验仪器的使用,这些都为我们的个性化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这是江南大学推进“ 智慧” 教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将教育数字化作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围绕“ 互联网+教育” 改革、智慧教室和实验室两类载体、多元网络学习空间等,研制出“ 1+2+X” 教育数字化转型方案,让数字化教学在校园内落地生根。
智慧教学,未来课堂个性化
近日,在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的自习室,该校大三学生李阳正在进行上水箱的液位单闭环控制远程实验操作,凭借实验界面实时获取实验数据,达到在异地也能在线完成实物实验的效果。 “ 不需要亲自到实验室操作,通过远程实验的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在任意时刻、任意地点操作、观察和验证,带来了更加灵活、实时的实验体验。” 李阳说。
虚拟仿真实验室是江南大学探索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项目之一。通过将校园网与 5G 双域专网、物联网相结合,能够实现实验空间的数字化,融合应用于多样且复杂的实验教学场景。在此基础上,该校将实验设备进行数字化建模,真实再现实验过程。 “ 通过逼真的场景模拟、生动的视觉效果和强大的互动功能,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体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实验室教师张周表示,目前,该实验室已经建设了 10 种虚拟仿真实验资源。
为进一步优化传统课堂,适应数字化教学需要,江南大学创建了以智慧教学工作站为代表的
396 间智慧教室。其中,虚拟智慧教室专门配备了资源管理器和智能文档编辑工具,供师生远程学习和操作,既实现了思维空间与知识空间的融合,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方式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更加便捷、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