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贵州民族报/2025 年/1 月/14 日/第 B03 版理论研究
加强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方法论意蕴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晓锋 李晶
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要环节,尤其是在中学阶段,面临诸多挑战,中学教育应树立阶段意识、区域意识、主体意识、联系意识,形成全面的劳动教育体系,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实践能力、培育劳动精神及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树立阶段意识,明晰劳动教育阶段目标
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 《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劳动教育供给侧需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况,知道学生想要什么样的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的精准度。此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