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黑龙江日报/2025 年/1 月/2 日/第 008 版专版
“ 五育融合” 视域下高校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 顾媛媛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高校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 五育融合” 的育人理念为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向。“ 五育融合” 强调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协调发展。基于“ 五育融合” 理念,高校需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促进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
落实立德树人思想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艺术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艺术创作知识与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使其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对此,高校需将德育元素融入艺术专业教育教学的课程大纲设计中,实现艺术教育与德育融合。在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艺术家案例,评析艺术家道德决策。许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面临道德抉择,如是否向社会传达某种价值观、是否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而不随波逐流等。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如齐白石、巴勃罗· 毕加索等,探讨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道德选择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例如,毕加索在创作《格尔尼卡》时选择的主题,体现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道主义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毕加索的创作决策对艺术家职业生涯及其作品的影响,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此外,在现代社会,艺术与社会事件密切相关,时事热点常常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当下艺术领域的重大事件,帮助学生认清艺术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道德议题,如社会公正、公平等;设置主题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围绕道德、伦理等主题进行创作,使他们在艺术表达中深化对道德问题的理解。
推进智育转型
注重创新意识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