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河南经济报/2025 年/4 月/8 日/第 010 版理论
数字时代筑牢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根基的路径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孙丽云
一、数字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根基的理论溯源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文化根基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据,为数字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根基提供了根本的哲学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指出, “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也揭示了文化的发展规律,即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表明数字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例如,学生戴着VR 眼镜走进井冈山虚拟博物馆,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战士们挑着扁担运粮的辛苦,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那段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根基的历史底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长期的文化传承发展、文明赓续进步中确立和巩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基、价值之本、力量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如诗人文天祥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人以死明志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当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时,有许多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而战,他们甚至愿意付出宝贵的生命以挽救处于危亡之际的中华民族。无论是诗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还是爱国志士担当和牺牲的精神,都是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让新时代的青年在感受爱国主义思想的同时,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根基的时代坐标
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这一文化宝库不但隐藏着丰富的价值理念资源,而且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浇灌了深厚的伦理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根基的时代坐标,为我们在数字时代传承爱国主义文化提供了方向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为基础,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发展蓝图之中,并体现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管理体系中,最终落实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实际行动上。
二、数字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根基的现实图景
(一)数字时代文化生态的变迁
数字时代的到来面临着信息传播范式转型,这也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过去的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和广播,它的传播手段受到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动往往呈现出单一的线性特征。伴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集群式的信息技术变迁为万物互联网提供了机会,人与智能化的万物联结起来,形成了不同以往的传播新生态。数字技术消除了媒体之间的障碍和信息传播主体之间的界限,使数字媒体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媒体形式,为多媒体的深度整合创造了条件和可能。
(二)数字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根基面临的挑战
由于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对一些人的爱国主义价值观产生了误导,特别是当一些
青年大学生从互联网上看到西方国家宣扬的优越物质生活和发达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时,产生了
第 1 页 共 3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