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邯郸日报/2025 年/5 月/8 日/第 005 版教育新视界
邯郸教育新亮色:把劳动融入校园
本报记者 佘志娟
劳动,是镌刻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永恒印记,亦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基因。从“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的古训传承,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时代强音;从沃野田畴间的辛勤耕作,到科技创新前沿的不懈探索,劳动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市教育局始终坚守“ 五育并举” 的教育理念,深耕劳动教育“ 真题真做” 模式,将“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的价值观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一体化理念对各学段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网络,致力于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邯郸劳动教育体系。该模式通过有机融合真实生活场景、脑力与体力劳动、实践与感悟体验,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时代劳动教育“ 邯郸路径”。
搭建展示劳动技能舞台
近日,邯郸市第四届中小学生劳动节在邯郸经开区邯郸学院附属第一小学拉开帷幕。本届活动以“ 劳动最青春” 为主题,通过劳动成果展示与劳动技能竞赛两大板块,全方位、多层次展现全市中小学生的劳动风采与实践能力。【更多写作资料+微信:】
活动首日,一场精彩纷呈的劳动成果盛宴惊艳亮相。由市教育部门精挑细选的 38 个展位有序排列,涵盖非遗传承、生活实践、专业技能、烹饪美食等多个领域。现场,制茶工艺的古朴典雅、草编艺术的精巧灵动、印模制作的别具匠心,以及皮影戏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衍纸艺术的绚丽多彩、多肉盆景的勃勃生机,生动诠释着学生们对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而南沿村拉面的地道风味、蔬菜饺子的创意巧思、脸谱绘制的精妙技艺,更是将劳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些琳琅满目的成果,不仅是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的生动缩影,更彰显出学生们扎实的劳动素养与深厚的劳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