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安徽科技报/2025 年/4 月/9 日/第 012 版理论
高校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培养困境与路径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罗坚
摘要:人工智能素养作为智能时代高校教师的核心能力,是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当下高校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面临教师技术应用浅层化与伦理意识薄弱、学校培训体系碎片化与评价机制滞后、区域资源配置失衡及政策落地低效等困境。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动态评价激励机制、跨学科智能教育平台建设及政策与实证研究协同等培养路径,旨在破解教师能力短板与系统支持不足的瓶颈,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素养;高校教师;培养路径
一、高校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的培养困境
(一)教师主体能力与认知局限。高校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多停留于工具操作层面,缺乏系统性知识架构与批判性技术理解。研究表明,仅 23.7%的教师能准确阐释机器学习基本原理[1],教学中普遍存在“ 技术应用浅层化” 现象,例如智能考勤、课件制作等技术工具使用占主导,而数据驱动的教学设计、多模态学习分析等高阶能力显著不足。同时,技术伦理意识薄弱问题突出,64.5%的教师对算法偏见、数据隐私等议题缺乏敏感性[2],导致教育公平性风险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