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经济导报/2025 年/5 月/9 日/第 005 版理论
民族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实践路径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章冠群 唐山师范学院 李尚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张益萌
在新时代多元思潮的冲击下,青年一代的思想认知和价值取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民族精神是维护民族团结和推动国家长远发展的强大精神纽带,是提升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源泉,将民族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既可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还可以塑造青年一代的正确价值观,对推动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和持久深远的意义。
一、民族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理论基础
(一)民族精神基本理论阐述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其内涵丰富且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发展更新,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标识,体现在国家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和各行各业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其中,公而忘私的民族精神体现着集体利益价值观,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则体现出民众积极的精神风貌和面对艰难困苦不低头不退缩的精神品质。
(二)思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其目标体系多样化且紧密相连。对个人而言,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诚实守信、公而忘私、自强不息等高尚品德; 对社会而言有助于公众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激发民众爱国情怀。
(三)民族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