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小康路上迈大步(镇X委先进材料)
距和静县城30公里处,有一个景色秀丽、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型小城镇,平整宽阔的村、镇道路两旁,排列着错落有致的居民点。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小二楼屹立于规划整齐的小城镇建设道路两侧。那喧闹的集市时不时洋溢着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根本治穷治富
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我镇的农牧民群众也蠢蠢预动,在确保家庭内粮食够吃的情况下,大胆地搞起了蔬菜大棚,种起了经济作物,但在有的村组确还是以种植小才麦、玉米为主,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非常缓慢,甚至有的农牧民群众认为:“政府越让种的作物,我越不能种,种了就赔帐”。针这种情况,镇X委一班人多次深入农民田间地头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和,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得知:不是群众不想富,而是思想没有解放,对X的政策不理解。于是镇X委决定在做好动员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组织其它村调整成功的农民进行现身说法,通过他们之间的交流,达到共识,使他们自觉的去尝试、去调整,X委、政府只是起到引导、协调、服务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农牧民终于尝到了甜头,就连我镇萨拉村、乌兰尕扎尔村两个产粮大村都打破“我们的土地不适宜种植辣椒、棉花”的顽固思想。现在我镇的种植呈现出了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五花八门的种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