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城市信息化调查(下篇)
中国可持续发展小组组长牛文元有个观点: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在其它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数字化”建设进到“基本运用”的阶段,gdp就可以增加2.5-3倍,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也将大幅提升。 现在的问题是“数字城市这辆车太大太沉”,它涉及企业、学校、社区、家庭、政府,以及技术、观念、资金等方方面面,该从哪里入手?记者对xx、武汉、西安这3座人口均超过6百万的省会城市的调查发现,它们信息化的具体做法各异,但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个突破口:电子政务。 xx市政府秘书长xx接受采访时分析,如今80%的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信息化既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又可带动全社会的信息化。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市政府“数字”了,与政府打交道的方方页面也必须“数字”,可以说,“电子政务是启动数字城市之车的一把最便捷的钥匙”。 武汉市信息产业局局长晏蒲柳介绍,武汉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很明确,就是从电子政务开始,“由政府信息化带动商务电子化,社会信息化,城市数字化”。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明远则提醒本报记者:“电子政务在数字城市中所占的比例可能不是最大的,但起到的作用却是最重要的”。
“离老百姓最近的政府”
“过去我们注册一家新公司,不知要跑多少趟。那些政府官员,你问一句他答一句,决不多讲第二句,碰到问题了,他叫你再跑。现在好了,表格和办事流程都挂到网上,一清二楚,从资料确认到回来董事会签字盖章,跑二趟就ok了。”xx珠江路雄狮电子商城总经理白祥说。 采访网上政府,却在电脑公司找到了知音,记者多少有些意外。白祥说这其实很正常,政府上网,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老百姓,“网络政府是离老百姓最近的政府”。 兼任珠江路商会会长的白祥还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过去开车违章,通常要到年检时才知道被电子警察逮着了,为此交罚款滞纳金是常有的事。“虽然交管局也在报上刊登罚款告示,可几大版密密麻麻的号码谁能注意到?”现在只要上网键入车号,立马就知道有没有被罚款。另一个是这两年的招标信息几乎都是从政府网站上得到的,“常听说珠江路上谁谁又到什么地方投标去了”。他说以前珠江路的营销主要靠关系,现在政府的信息全在网上,你只要定期上网看,采购招标什么的全知道,“大家信息平等,环境也得到了净化”。 10月28日,记者来到武汉市江汉区政务服务中心。到这里办审批的市民络绎不绝。“以前市民办一个审批要在十数个部门之间奔波,为了那几个红章章,几乎要走遍整个江汉区。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以后,26个行政部门集中于一个平台办公,‘阳光操作’,‘一个门解决问题’。” 政务服务中心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智亮介绍。 王还告诉记者,这个政务服务中心是武汉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试点,今年将在武汉市的15个区全面铺开,“下一个目标就是建成网上政务服务中心”。目前武汉市已有城管、规划、人防等8个部门54个项目实现了网上审批。10月29日记者登陆jh.whsp.gov.cn网站,看到了一位市民在线提问“个人能申请悬挂条幅吗?”贴子是10时12分上网的,10时38分便得到了答复。为了缩小“数字鸿沟”,武汉还推行了“883”行动计划,就是在全市889个社区实现联网,每个社区设有5人编制的社区信息化小组。老百姓在社区网络上就可以浏览政府的工作流程。

【 更多公文素材,微信:dadaw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