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学课改自查的诊断报告
自从上学期跟随大部队亲赴宜川中学求取课改“真经”打道回府之后,经历了反复酝酿到正式启动,我们的课改探索就一直在跌跌撞撞中艰难前行。
已经过去的5月份,随着学校的一声令下,伴随着教室内座位形式的变化,课改在11个班级同时启动起来。从规范早操要求步调一致、高呼口号到中午课前几分钟的经典诵读再到晚自习前的学生自我反思(即学校所说的晨诵午读暮省),以及积极推进学生自主管理、构建民主高效课堂,全力以赴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经历了由最初的兴奋好奇而产生的新鲜到后来的困惑、迷茫和现在的习以为常。的确,激情终究会消退,新鲜感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趋消失。这也许本不足为奇,但作为一次新的尝试,一次大的革新,毕竟还是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变化,这期间可谓有喜有忧。
我所带的这个班学生整体素质相对偏低,学习基础偏差,行为习惯亟待改进之处颇多。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留守学生,一方面父母的文化素质本就不高,再加上现在的空间阻隔,隔代教育的苍白无力导致了许多人无所追求,整天稀里糊涂、迷迷瞪瞪,做事根本不认真,懒得烧蛇吃,也没有半点紧迫感。实施课改后的初期阶段,班里曾经出现过几缕“黎明前的曙光”:在学生人人参与班级事务管理这一点上,许多学生能较为积极地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班级实际,争先恐后地承担各类事务,诸如开关电灯、整理讲座、桌椅摆放以及学生仪容仪表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检查等等,一时之间,学生脸上个个洋溢着笑容,确实给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满以为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照这种态势发展下去,何愁学生的责任感缺失或者不强呢?再者,有这么一股劲头,学生在学习上自然也会你追我赶,高效课堂还愁没有保证吗?此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