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经贸考察情况通报会上的讲话
第二,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突出。从走过的这些地区看,产业结构都比较优化,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很小,没有超过10%的,最少的只有0.5%最多的也只有7—8%,二产都在50%以上,三产大约在30—40%。同时,发达地区主导产业比较突出,特色鲜明,每个地区、每个市县甚至每个村都有各自的主导产业,像青岛市的啤酒、家电、东莞的电子信息,嘉善县的木材加工,寿光、昌乐的蔬菜,嘉兴市中华村的香料等,他们通过做大做强这些主导产业,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四,经济发展外向程度高。通过考察,我们感到这些发达地区一个共同特点是对外开放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突出表现在利用外资的规模水平高。有的市县每年利用外资都达到十几亿美元、几十亿美元,有的是上百亿美元;外资企业达到几百家,甚至几千家。如,2002年,苏州市利用外资达48亿美元,在全国排在第二位,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今年要达到70亿美元,力争利用外资全国第一;在大陆的台资企业,有五分之一在苏州。去年,烟台市合同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同比增长87.2%;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47.3%。山东省寿光市、莱阳市等地积极发展创汇农业,把大葱切成段出口,把国际市场做得十分精细,实现了国际化经营。东莞市户籍人口只有156万,而外来流动人口却高达500万。长安镇户籍人口只有3.5万,而外来流动人口60多万人,旅港同胞3万多人。可以想象这些地区的开放度有多高。可以说,这些地区经济已经完全实现了市场化、国际化,融入了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中。
二、几点启示及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