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农民工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社会心理是对社会存在的比较直接的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许多问题都伴有心理因素的作用。农民工作为一个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特殊群体,其心理与情绪状况是社会运行的一面“镜子”,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群体对社会变革的主观感受情况。前不久,我们对河南省外出民工的心理与情绪状况进行专题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我们发现,农民工不仅是一个收入低下、生活贫困的群体,而且是一个面临强烈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的群体,有些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自卑心理和孤独情绪。在调查中,我们感到,虽然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有的农民工进城已经十年甚至将近二十年了,但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制度性歧视仍是一个根本性的事实。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在就业、生活、医疗、教育等许多方面与城里人隔着一条人为的然而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城市居民由于先天具有的城里人身份,不须通过后天努力就可获得许多社会公共资源,在社会生活方面能够享受到诸多特权,在社会竞争方面占据着明显的优势,无论在现实利益和心理感受上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这种身份差别而导致的不平等很容易使农民工产生自卑心理。虽然农民工从心里非常希望得到城里人的承认和接纳,但农民身份又使他们在面对城里人时往往显得非常自卑,甚至会自觉不自觉地回避与城里人交往,形成自我隔离的状况。很多农民工进城已经十多年了,却几乎没有城里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