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观看豫剧《焦裕禄》观后感范文
这位人民公仆的青少年时代,有着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他的故乡是诞生了孔、孟二圣的山东省,中华传统文化的濡染、孔、孟之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故乡山水之钟毓灵秀,形成了这位大地之子生身的“规定情境”。在焦裕禄身上,体现着最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观看豫剧《焦裕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豫剧《焦裕禄》观后感1我不爱看豫剧,看豫剧《焦裕禄》具有偶然性。《焦裕禄》一开场就陷入了激烈的戏剧冲突。1962年的兰考遭遇重灾,火车站里,顾副书记和“劝阻办公室”工作人员与外流逃荒的人群发生了严重冲突。面对复杂局面,焦裕禄及时制止顾副书记粗暴的做法,当场将“劝阻办公室”改为“治理三害办公室”。焦裕含泪向群众道歉,允许逃荒群众乘火车离开兰考,只是请求大家春耕时返回兰考共同治理风沙。看到这里,我不禁思考,这不就是实事求是吗?顾副书记落实上级的指示本不错,但脱离了群众实际。焦裕禄从群众不逃荒要饭就要饿死的实际出发,认为堵会出大问题,不如因势疏导,保命要紧,然后再共同治理风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还没回过神,戏剧的第二个冲突又出现了。风雪夜,焦裕禄拉车到瓦窑村给群众送救灾物品,专门走访因反对毁林被打成“右派”的原林业局技术员宋铁成家,想了解兰考“三害”的深层次原因。宋铁成的老母亲怕儿子再遭迫害,谎称在家的是宋铁成的哥哥。当焦裕禄说想跟宋铁成的哥哥聊聊天时,宋母又谎称:“他是个哑巴!”为化解宋铁成及母亲的担忧,焦裕禄当场宣读了“平反”决定。在焦裕禄的真诚和鼓励下,宋铁成终于大胆直言,提出治理“三害”的有效建议。戏剧冲突解决后,剧场响起了阵阵掌声。不少老同志似乎想起了过去艰难的岁月,擦拭起眼泪。我想起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讲话:“如果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眼里就没有你。”正是焦裕禄眼里有群众,群众眼里才有焦裕禄啊!【更多公文素材,微信: dadaw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