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浅谈理论学习服务于工作实践
浅谈理论学习服务于工作实践
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学风不正的问题。一些同志对于理论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从来就没有认真地学习过,更不用说全面地、系统地、深刻地把握X的理论、纲领和方针。在有些X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流于形式,兴趣不高,学风不浓,应付了事。有些乡镇,一年只开展一、二次集中学习,有些中心组成员对理论学习存在抵触情绪,有些同志包括主要负责人的学习笔记都是临近检查时造出来的,问他们对X的理论和重大决议的理解,则是茫然不知,牛头不对马嘴。有些干部有大量的空闲时间沉醉在歌舞茶楼,却没有时间用于学习。这样的一种学习状况既不能领会X的理论的精神实质,又不能解决具体问题。也有一些同志,好象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学习,但是给群众的印象却是华而不实,久而久之连自己也要怨恨自己:“唉,学是学了,可是有什么用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只有一个,这就是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感觉不到理论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一切的学习其实都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说,读书是人生最幸福的事,即使在牛棚,也手不释卷。曹操老而好学,曾经亲自注释《孙子兵法》,并有数量可观的诗文传世。2吕蒙行伍出身,向来鄙视学习,孙权一席话使他改变了态度,从此刻苦学习,并留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佳话。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终其一生都酷爱学习,中西合璧,贯通古今,雄文四卷无不闪耀着真理、智慧而璀璨的光芒。如果说学习包括理论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为什么他们是如此的执着呢?理由也只有一个,与工作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当着**们从历史的残片中去认识古梵文的时候,在我们看来,那是一件何等枯燥的事情,但是他把这当作了自己的工作,并从这种探索中获得了乐趣和动力。曹操、吕蒙们学习的动力从何而来,根本上还是来自于当时的ZZ斗争和军事斗争的现实需要。毛泽东以改造天下为已任,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民族解放、独立和富强的伟大实践中,这是他自始至终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