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廉政档案信用制注入的可行性分析
廉政档案是对X员干部职务履行过程中廉洁与否的情况记录。从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上来看,它应是监督X员干部思想行为出轨的随身“紧箍咒”;从干部管理上来看,它应成为考察干部的首道试题,应作为一个干部进出、启用的第一材料、第一标准。
作为反腐倡廉一道重要的监督程序,廉政档案在我国X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已有3年多历史了,不少地方同时建立了干部电子版廉政档案,利用程度也千差万别。随着反腐倡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深入,可以说,廉政档案在干部管理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上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约束作用,但廉政档案要真正成为监督和约束X员干部廉洁从政的一种强大的制度力还任重道远。笔者最近走访了5个单位监察室的廉政档案,除了1个单位定期录入廉政档案并将廉政档案作为干部任免的第一个重要条件之外,其它4个单位的廉政档案均停留在“睡眠状态”,廉政档案成了干部监督的一种形式,一种摆设,档案中只有干部的社会关系登记和简历式任职记录,没有干部履职中廉洁从政正反方面的实质内容。 【更多公文素材,微信:dadawk01】
不可否认廉政档案在干部监督管理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中的积极作用,但事实上,这种积极作用总是遇到执行中种种因素的局限制约,因而廉政档案在干部思想蜕变的预警监督控制上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笔者以为,廉政档案要成为X员干部的随身“紧箍咒”,成为约束干部思想行为的“尚方宝剑”,各单位应当高度重视廉政档案的建设投入和功能应用外,严格廉政档案定期的真实的录入制度,将廉政档案作为干部考察任免的“第一道窗口”,作为干部是否有德的“一票否决制”。换句话说,充分发挥廉政档案监督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廉政档案应该注入信用制度,或曰信用管制,谁的档案有贪污腐化等不良记录,谁的德面便存在问题,也表明这个干部已经失信于组织,失信于群众,这个干部便不能再用。这是用人的第一标准,没有通融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