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巧用语言
生活中,有时雄辩滔滔是能够情动四海,力挽狂澜的。象孔明的舌战群儒,苏秦的纵横捭阖,都是用语言的力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被动转为主动的。但是,在生活中,有时你会遇到一些这样的情况,你所面临的是一些不容讲理,不能讲理或根本讲不得理的人或事,这时,简短的、机智的巧言,就显得更为有效。
语言的“巧”,首先在于用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一定要摸准对方的心理,一言击准对方神经线最敏感的地方,使对方迅速做出有利于你自己的反映。
唐文宗年间,著名诗人、太学博士李涉一次途经九江遇到强盗拦劫。李涉手无寸铁,眼看就要束手受辱。这时李涉面对强悍的绿林大盗,口吟一首七绝:“春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强盗们听后大喜,于是以礼相待,只求把诗留下,平安放他过去。俗话说:“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何况李涉面对的是与官家为仇的绿林大盗,一语不慎,就会招致杀身大祸。这时李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准确把握了对方的心理:第一,作为绿林好汉,重的是义气,因此李涉首先尊重他们,称他们为“豪客”,并在诗中表示愿意与他们为友,无论何时相见都可以亲密交往,不用“回避”,这就使得这些好汉不好再与他为敌。第二,作为强盗,忌的是一个“贼”字,李涉却用“客”“君”字眼相称,并且把他们粗暴的拦劫行为说成是“夜知闻”后的善意相访,这就使得强盗不能再与他为敌。第三,作为著名的诗人,他以诗作答,显示了自己的身份,以自己的名声影响强盗们的心理,又在诗中肯定了这些人在世上的地位,提高了他们的身价,使他们不能不以礼相待。这时这些一直受歧视的人觉得获得他的这首诗,比获得金银珠宝更为珍贵。于是不仅不会加害于他,还会对他倍加尊重。李涉正是准确把握了对方的种种心理,四句诗就使自己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