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学习巴山精神心得体会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这首互文诗响彻古今,透着摄人心脾的美,而“巴山”也在不经意间镶嵌其中。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地处陕川交界、环境恶劣的大巴山腹地,这里汇聚了襄渝线上隧道最长、桥梁最高、曲线半径最小、线路坡度最大、海拔最高、生活最艰苦的“六大之最”。自1978年以来,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巴山铁路人不断适应和改善自然环境;踏实工作,保障了铁路运输36年来“一事不出”;积极进取,开创了一整套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代代巴山人的努力,为巴山精神注入了“吃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的精神内涵,鼓舞着一代代铁路人奋发进取。学习巴山精神,我感触很多:
1、学习巴山精神,就要学习巴山人不向困难低头的豪迈气概。
巴山的苦,有目共睹。一是设备维修难度大,这里集中了襄渝线最高的桥梁、最长的隧道、最小半径的曲线。二是自然条件艰苦,这里海拔最高、坡度最大、生活条件最差。巴山人面对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不低头,不气馁,凭借“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对设备维修养护“不返修、一遍过”,工区安全管理做到防护一处一方案、作业一次一方案,真正把作业标准和安全风险防控的要求落到了实处。面对周边的恶劣环境,巴山车间干部职工坚定乐观,自己动手装扮温馨的家园,在乱石岗上整出了篮球场,在荒山坡上开辟了生态园,利用废旧材料做成艺术品,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正是巴山人面对困难不低头的气概,才让巴山大变样,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