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关于大学生干部在基层中队岗前的管理教育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科技、信息已成为时代的核心词汇。随着今年新《消防法》的即将实施,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能范围被不断的扩大与细化,消防部队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地方大学毕业生正源源不断地走进警营,为公安消防部队的建设和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同时也对消防部队干部管理教育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如何管理教育好高学历的大学生干部,让他们通过短短四个月的岗前锻炼,在基层中队有感、有悟、有思、有得,真正完成一名军人向一名合格基层带兵人的转变,是摆在基层管理者面前的一项新颖课题。笔者通过几年在基层负责大学生岗前锻炼工作所得经验总结出:要想管好带好大学生干部,管理者必须要充分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把握好严与疏、爱与教、传与悟的尺度,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与时俱进,才能使大学生干部融入基层,扎根基层,不断发挥自身特长,为今后的第一任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干部在岗前锻炼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
(一)面对新环境充满新鲜感,有一段时间的兴奋期。大学生干部走出校门,跨入红门,先要经过四个多月的入警培训,这也相当与新兵入伍的新兵练集训。这个阶段是大学生干部从警之路的开端,是弥补大学生干部当兵历史不足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干部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四个多月的集训,大学生干部已经适应了部队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完成了由一名普通的地方大学生到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但这个时期对于大学生干部,可以说是枯燥的,乏味的,他们对下到基层中队进行岗前锻炼充满期待。刚来到基层,大学生干部对基层中队的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在平时的训练生活中也会表现的比较活跃,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兴奋期。在这段时期,大学生干部比较有冲劲,做事富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