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XX年暑期工业园区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河源是珠江三角洲东部和深港的饮用水源区,全省最大的两个水库——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均在河源境内。“河源水,天下美”,而“美丽”曾一度成为负担。xx年河源人均gdp才4102元,不到全国人均gdp一半、全省人均gdp的1/4。这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地区,是广东的“老远边穷”。“后无追兵”的河源经济超薄、基础超弱,没有资金、技术、人才的积累,河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愿望尤其迫切。据了解,许多后发展地区为了尽快求得发展,承接了许多重污染、耗能大、用工多、纯出口的企业。结果工业产值、出口、产业规模上去了,但环境下去了,税收也没得到太多,反而拉大了与先发展地区的差距,掉进了所谓的“工业化陷阱”。
但是,处于东江中上游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拥有天然资源秉赋的河源,是环境保护敏感地区,承担着保护东江水质不受污染和保障下游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的艰巨任务。该市的万绿湖(新丰江水库)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水质长期保持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成为香港及珠三角主要城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区。保护环境关系到珠三角的饮水问题,发展经济关系着河源百姓的生活,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到底先实施哪一项?河源市长期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这对矛盾中徘徊不前,在守护美丽的同时守着贫穷与落后,发展的压力比全省任何其他地市都大。 河源是怎样在尽可能少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加快工业发展?【更多公文素材,微 信:dadawk01】
河源市委书记梁伟发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这个观点,“河源不发展死路一条,但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更是死路一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对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研究如何把包袱变成优势,变成发展的有利条件,走出一条起步晚但起点高的发展新路”。思路一打开,河源发展路径的选择豁然开朗。河源要加快发展,更应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河源要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河源市对一流投资环境的宣传是:“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其中“身体好”正是指优良的生态环境。河源市明确要坚定不移地走“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较高和投入产出规模较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园区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新办工业项目集中进园,便于统一管理、集中治污。工业园区建设把好“三关”:项目进园关,凡是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一律免谈;新上项目环评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关,治污设施建设要与项目建设同时或者超前进行;超标检查关,加大环保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