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有关当前年味儿变淡的调研报告
如今,“年味儿变淡”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共同的话题,人们不由得感叹过年再也没有以前的感觉,过年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大多数城市人把春节当做假日来看,并不是太重视。然而,一向年味儿浓、民俗气氛活跃的农村,“年味儿”也在渐渐变淡。我生活在农村,对这些年农村春节热闹程度的变化有所了解,所以,我特地进行了一次调研报告。
我先来说说春节对中华儿女的意义吧。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我生活在重庆市垫江县的一个小镇里,我依稀记得以前过年家乡热闹的场景。那时的我还是一名小学生,在我心里,最令人兴奋的事莫过于过年了。每一年的春节前夕,镇里的人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准备年货,什么糖果,花生,瓜子,各种菜品、水果之类的,应有尽有。养猪的农户会杀一头大肥猪来过年,俗称“杀年猪”。杀猪的当日,主人会叫上自己的亲朋好友、邻居前来家中,备上一桌好酒好菜盛情款待他们。在农村,几乎每一家农户都会杀年猪,大家相互串门,到处都是热闹、祥和的气氛。春节里家家户户贴对联、贴“福”字、挂灯笼,小镇里显得年味儿十足。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外出打工的人们陆续返回家乡同家人一起过年,等到年三十那天晚上,全家人一起动手做饭,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吃过晚饭,大家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拉家常、讲故事,屋子里充满着欢声笑语,每个人的心里都乐开了花。正月初一,政府会组织各个部门(例如:学校、粮站、邮局等)各自装扮一辆小车,要求装扮得漂亮而又有特色,然后进行环街游行展示,当天在街上看彩车的简直是人山人海。玩龙灯的人会在各个地方进行表演,他们舞得非常精彩,旁边有专业人士放鞭炮,喜庆的鞭炮声加上精妙绝伦的舞龙表演,使在场的观众掌声不断,笑声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