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工厂职工纪念国庆60周年征文:电的记忆
工厂职工纪念国庆60周年征文:电的记忆
我对电的最深记忆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农村的那些事儿。那时村里虽通上了电,但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电。我家有电的原因主要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和村支部书记家是紧密邻居,再加上当时村里的电工是我父亲的叔父,即便是这样,我家好不容易在村支书家通上电半年后才有了第一盏电灯。
没有电的时候,我家用的是火油(煤油)灯,就是在写毛笔字用完墨水的瓶子口上面用妈妈纳鞋底的棉线做个灯芯,再往瓶里倒上火油简易灯就做成了。一个晚上作业做下来,两个鼻孔黑黑的是经常的事儿。后来,村支书的女儿因为和我年龄相仿,经常邀请我到她家做作业,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电的好处。明亮的灯光下作业本上的字看得清清楚楚,再也用不着看不清“+、-”(加减)被老师揪完眼皮后吓得瞪大眼晴“圈”字了。所以那阵子,我绞尽脑汁想着法子天天缠着村书记的女儿,求她帮忙说好话让我家通上一盏电灯就行。也许是因为我经常辅导村支书女儿的功课吧,村支书的妻子也帮忙说话,半年后我终于如愿以偿拥有了自己的电灯,一根用花导线拉过来的15瓦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