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集合
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集合(精选4篇)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集合 篇1 焦裕禄精神让我感动的地方很多,最难忘的是他“不能搞特殊”的家风。焦裕禄用一丝一毫绝不放松的严格要求,铸就了严谨的家风。 他不准儿子“看白戏”。戏院工作人员得知焦国庆是县委书记焦裕禄的儿子,就让焦国庆没买票进去看戏了。因为当时戏院有不成文的“规矩”,前三排座位留给县上领导家属免费看戏。焦裕禄知道后非常生气,他训斥儿子,带着儿子把戏票钱如数付给戏院。焦裕禄还在县委常委会上主动作检查,说自己没有教育好子女。他还亲自起草《干部十不准》,不准干部特殊化,不准干部及家人“看白戏”。他严了自家规矩,改了戏院使干群疏远的旧“规矩”,立起群众爱戴的新“规矩”。作为县委班长,履行严管责任,以身示范,带领X员干部树立良好家风。 他让女儿当普通工人。女儿焦守凤中考落榜后,想复读,焦裕禄没同意。女儿想到好的单位当打字员、做老师、话务员等,焦裕禄也没同意。他对子女要求严格,不但不搞特殊,还要带头去最艰苦的地方。焦裕禄把焦守凤送到兰考食品加工厂,当腌咸菜的小工。工作辛苦,还得抹下脸面挑着咸菜沿街吆喝。经历了岁月磨砺,才懂得靠双手勤奋努力打拼出的生活,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每一天都过得实在。 焦裕禄对家人的爱是大爱,是绝不搞特殊的严格要求,是脚踏实地做人做事的谆谆教诲,是绝不侵害群众利益对X和人民的忠诚。 贫贱不移,焦裕禄清贫一生,为X为民鞠躬尽瘁,清廉清正走完人生。他没有给家人留下富贵荣华,没有给家人留下金玉财宝,他把良好家风留给家人,把严厉家规留给后代。良好家风让后代都有光明磊落的人生。焦裕禄的后人大都是普通人,有的走上领导岗位,像焦裕禄一样亲民爱民、无私奉献;有的成了下岗工人,生活清贫却能像焦裕禄一样坚持正道、爱X爱国,他们在普通岗位践行着责任和使命,以实际行动传承着焦裕禄精神。 焦氏家风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组成,“不能搞特殊”的家风,是留给焦氏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留给所有X员干部的宝贵财富。 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X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人民群众对X感情。X员干部要严守《准则》《条例》,必须从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做起。X员干部要亲民爱民,必须从爱老敬老做起。细微之处见真章。X员干部对家人的严谨,必将促进对工作的严谨;对自己和家人的“规矩意识”,必将促使他对X纪X规的尊崇。而那些家教松、软、宽的领导干部,管理必将缺位、履责必将失职,特别是那些纵容家人、以权谋私的领导干部,必将带着家人走向无边的深渊。 家风正,则家兴旺。民风正,则国兴旺。良好家风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软实力,是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的重要基因。好家风是一笔宝贵财富,传承好家风,将促进形成好的政风民风,促进社会健康向上、文明进步。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集合 篇2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道德风向。可以说,一个人成为好人或坏人,有成就的人还是碌碌无为的人,家风教育至关重要。每个家庭都有家风,而我家的家风很奇特,因为它是绣在布条上的。 这是一块丝绸布,很古老了,但颜色依然很鲜艳。布条上,有八个绣上去的字:穷不失义,达不忘道。 据说,这是我祖奶奶的祖奶奶,一个大家闺秀绣上去的,绣时,还被针戳破了皮,流了血,至今留在了那字里面了。这鲜血,也浸透了我家家族的精神命脉,影响至今。 打我小时候,爷爷就告诉我,“穷不失义”就是再穷再饿,也不偷不抢,不干违法乱纪的事情。上世纪四十年代时,家乡大旱,饿殍遍地,抢劫横行。地主为了护财,请我太爷爷当家丁。面对地主家众多粮食,他还是坚守本分,不该拿的坚决不拿。地主看他忠诚,就赏给他一石粮食。太爷爷二话不说,拿出一半送给了饥饿的左邻右舍,让他们也能保住一条命。我的太爷爷在艰难困苦时仍然不忘义气,这也让我家得到了村里人的赞誉。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因为识几个字,又忠厚老实,被公社选为农会主席,后来,又当民兵营长、公社书记、县供销社主任,最后当上了副县级干部。每次“升迁”,走马上任之前,我太爷爷都会让他穿草鞋回家,在众乡亲面前走一次。为啥?因为家风上有一条“达不忘道”。啥道,就是这官是人民给的,不能忘记农民本色,要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更不能贪污腐化,败了门风。 我后来考上大学,奶奶也不忘拿出一双草鞋,让我穿上,在乡亲们走一次。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几年后,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父亲郑重地对我说:“那些莫名其妙的钱,不要收;乌七八糟的事情,更不要参与,否则,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因为他的叮嘱,我从来不乱吃人家的饭,拿人家的钱物,守好清廉的底线。 穷不失义,达不忘道。做好人,办好事,守道义,不忘本。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集合 篇3 我的岳父是一名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正是父辈的教育,使我们能正确把好人生的航船。 记得在谈恋爱时,岳父教给我们是“先做人,后从事;重德行,淡名利”的人生追求。当结婚和提拔双喜临门时,岳父告诉我“要想群众喜欢,领导首先不贪”的准则。尤其在调整中层干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进货销货、签订合同、处理积压物资等业务往来时,岳父为我敲响“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的警钟。正是岳父的这些针对性强的提醒,才使我可以吃得放心、睡得安心,真正地体味到“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的古训。 记得在平常的唠嗑中,我问妻子:“跟着我过清贫的日子,心理上平衡吗?”妻子说:“我看重的是你的人品,而不是金钱和地位。是的,钱这东西人见人爱,但要看看这钱是该不该属于你的,要是不属于你的,即使侥幸地拿走了,早晚也会出事的!再说,成天担惊受怕地过日子,不生病那才怪呢!到时东窗事发,脸也丢了,家都破了,你要钱又有何用呢?”妻子的一席话语重心长,让我受益匪浅! 正是由于岳父和妻子的提醒和支持,我才没有被钱色所迷倒。X员领导干部能否廉洁自律,家风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妻子既可以时时提醒丈夫,也可以成为膨胀丈夫各种欲望的一道催化剂。妻子既可以把自己的丈夫导引向光明,也可以把他送进死胡同或者牢房里。这就需要所有X员干部注重家风,注重家教,廉洁为官。优秀的注重家风培养讲话稿集合 篇4 父亲是一名X员,他离开我们已经10多年了。 1966年,我家从城里搬到了一个山区小站,附近只有十几户人家,我和妹妹弟弟上学都成了困难。每天早晨得乘火车到下一站的镇里去读书,傍晚才能乘火车回到家里。当时,家住的那个小站还没有拉电灯,晚上得点煤油灯学习,煤油烟呛得我们直咳嗽……在那样艰苦的日子里,母亲埋怨父亲为啥调到这么偏僻的地方来。父亲说:“工作需要,组织上安排,得听X的!” 在养路工区里,父亲是个副工长,每天带领工人作业在铁道线上。他们顶酷暑冒严寒,工作十分劳累,有时赶任务还得加班。父亲工作非常敬业,他常说,组织上信任我,我必须在工作上不出半点儿差错,保证铁道线上的列车安全。 记得有一次,工区的一名巡道工病了。父亲完全可以安排其他工人去巡道。父亲却没有这么做,而是自己顶替了巡道工作。向东4公里巡到革新乘降所,与丰广巡道的接头交换了牌儿;回来再向西巡了4公里,到前窑与红阳巡道的交换牌儿。这两头往返共16公里啊!白天干了一天活儿累得腰酸腿疼且不说,那时夜晚铁路上还经常有狼出没,而父亲恰恰胆子小。没办法,他硬让爷爷陪着巡了半宿。父亲说,“大家都干了一天活儿,累得够呛,让谁去顶岗?自己是X员!” 那几年铁路招工,招困难职工的子女。父亲一次次把名额让给了别人,唯独没有自己家的孩子。母亲跟父亲急了,家里好几个孩子不安排上班,靠你自己挣那俩钱儿……父亲劝她,“我是X员,啥事不能先考虑自己呀!以后还有机会呢。”直到后来,我家兄妹几个也只有大弟弟在铁路工作,还是接父亲班上去的,没有一个是招工进铁路的。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X员,是万里铁道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他没有豪言壮语,却是我们做子女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