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首届中国青年诗歌艺术节的发言稿
本次诗会的学术研讨命题,既广泛又有发挥的空间:"新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新诗创作".今天我不讲诗歌本身的创作,我想讲一讲创作诗歌的诗人。新诗创作的关键在人,人是创作的主体,人的问题不解决,创作的问题等于什么都没有解决。
中国诗坛至少有三大块是值得关注的:一是官方、官方掌握着诗坛绝对的话语权,出版权,发表权。二是知识分子、包括学院派的诗歌创作和理论,相当于运动场上的裁判,掌握着中国诗歌理论的标准,缔造中国诗歌所谓的精英阶层。三是民间,遍及中国大地的民间诗歌社团,包括博客,微博、微信平台众多的网络群体,民间的广大天地,并不是在前两项里找不到位置的诗人(有更多的诗歌爱好者),才流落在民间,他们所具有的。民间是一切艺术的出发和终结,民间诗人最终有望能够留下来的诗人,因为他们被边缘化,所以他们是坚守在诗歌前沿阵地上的士兵,倘若战死沙场是诗歌的烈士,如果存活下来,就是诗歌英雄。当然,如论是官方还是知识分子和民间诗人,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是无容置疑的事实。
有的人认为现在诗坛的繁荣是假繁荣,我却有不同看法,诗坛应该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不应该只局限在所谓的专业诗人圈子里,就像一个人假装做一个好人,结果假装了一辈子,那他就一定是一个好人。同理,诗坛的假繁荣比不繁荣好,一个爱诗的人,他并不打算成为诗人,他坚持一辈子写作,就是真诗人。我主张以假成真,装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能装一辈子的假诗人,一定会是真诗人。在诗坛繁荣的前题下,问题总是不少的,那是因为有的人在干事,有的人不干事,干事的人当然比不干事的人容易犯错误,在此我们要为诗坛做出贡献的人鼓掌,没有他们诗坛不会有今天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