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006年暑期师德学习体会
践行八荣八耻做新时期好教师--2006年暑期师德学习体会许多伟大文明都通过强烈的耻感意识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其中犹以中华文明为典型。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有着强烈耻感意识的民族。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释道:“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
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都源自中国文化的耻感意识。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而耻感意识却受到普遍的解构与腐蚀。有论者认为,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不是道德理想的失落,不是功利主义和世俗文化的泛滥,而是中国文化中底线伦理的普遍崩溃。底线伦理崩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们内心深处耻感和罪感意识淡化以至消失:没有了羞耻感、知耻感、耻辱感,什么不要脸的事都干得出来,对任何羞辱的事情也无所谓;没有了负罪感、内疚感、忏悔意识,就什么也不怕,什么也敢干。
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发表了“八荣八耻”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