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适合中学生的体育教案适合体育教师收藏的教案
适合中学生的体育教案适合体育教师收藏的教案(通用4篇)适合中学生的体育教案适合体育教师收藏的教案 篇1  教材:队列、短跑(50米)、素质练习  教学目标1.学生能掌握齐步走等动作的动作要领。  2.通过练习使学生动作优美、节奏好。  3.学生服从指挥,乐意认真学习,有安全意识。  一、开始部分:2--3分钟  1.指定集合地点,检查服装,听体育班委的报告;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4.安全教育  二、准备部分:7--8分钟  1、绕田径场慢跑两圈,女生在前,男生在后。  2、徒手操  1}.教师讲解示范  2}.组织学生听口令练习  (1)头颈运动  (2)肩关节运动  (3)体侧运动  (4)体转运动  (5)全身运动  (6)弓步压腿  (7)活动各关节  3.教师提出要求,指出错误  组织队形:  Δ  体育班委整队,汇报人数,检查服装。  1.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排成两排进行慢跑  2.学生成体操队形排列:  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听教师的口令练习徒手操  3.要求:(1)学生动作到位  (2)学生动作有力度,充分活动各关节。  三、基本部分:28分钟  一}、队列练习  1.教师讲解要求,看教师示范  2.教师组织学生练习队列队形:  (1)立正(2)稍息(3)向右看齐(4)原地转法  教法:1.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  2.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  要求:注意力集中  步伐整齐一致  精神饱满  二}.50米跑  1.教师讲解并提出要求;  2.组织学生练习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1.学生听要求;  2.50米跑两次  三}、素质练习:  1、教师讲解练习要求  2、示范练习内容  3、指挥学生进行练习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1、学生听要求;  2、下蹲跳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整队、放松  教师带领,学生集体放松  2.讲评及布置课后  3.布置归还器材  4.师生再见组织:学生成体操对形站立  组织与要求:  1.学生跟随教师做放松练习  2.认真听讲评  3.学生负责还器材  4.下课  评价:这节体育课的内容比较多,需要严密的组织按教案把课上好,这是一节非常好的课,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适合中学生的体育教案适合体育教师收藏的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知道高尚的道德和丰富的知识是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必要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说出和恰当地解释课文中的两句话——“大德必得其寿”、“知者不惑”;同时,能做到日行一善(天天做好事)、日增一智(天天添知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并化为行动,付诸实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修其德”和“运其智”二诀的学习,阐释德与智对体的保健奇效。  难点:明确养生必须以高尚的道德为前提,以丰富的知识为指导。  三、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活得健康一点,长寿一点,这也就是养生。但是,很多人都处于一种矛盾之中,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地损害自己的身体。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活得更健康、更长寿呢?在这点上,我们的先辈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无价之宝——“中华养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华养生中的“修其德”和“运其智”两条古训,并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之后,能够自觉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  (二)出示思考题,指导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根据思考题进行自学,并找出答案。  思考题:  1.“大德必得其寿”出自何书?何人最先提出?意思是什么?  2.“养德养生无二术也” 出自何书?何人最先提出?意思是什么?  3.解释“智者不惑”。  4.如何理解“修德可以养生”?  5.如何理解“运智可以养生”?  6.如何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效果,师生讨论。  思考题答案:  1.出自子思所作的《中庸》,最早由孔子提出,全文是“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大德:崇高的道德,此指道德高尚的人。其寿:指自然寿命,古称“天年”,分为上、中、下“三寿”——下寿八十,中寿百岁,上寿百二十。  2. 出自《医先》,由王文禄(明代医学家、养生学家)提出。养德;培养道德。养生:保养身心。无二术:没有不同之处,是一致的。  3. 出自《论语》。智者:原为“知者”,有智慧的人,聪明的人。不惑;没有疑惑,不受迷惑。  4. 修德,指努力培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德,是做人的基础,更是做长寿人的基础,早在春秋时孔子就指出了“大德必得其寿”,在明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王文禄专门从养生角度指出了“养德养生无二术也”,可见品德的健全和身心的健康是一致的,也就是“修德可以养生”或者说“修德可以增寿”。  5. 运智,指运用知识,即把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加以运用。  “运智养生”即把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养生。用生理养生知识养生,过正常而规则的物质生活;用心理养生知识养生,过从容而乐观的精神生活;用哲理养生知识养生,过唯物而辩证的理性生活。  6.在养生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即病可预防,老可延缓,死可推迟。例如:积极预防,以防生病;过正常而规则的物质生活,减少机体的损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过乐观的生活……  (五)布置课后作业。  1.记诵“大德必得其寿” “养德养生无二术也”。  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有什么作用?适合中学生的体育教案适合体育教师收藏的教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体,通过中长跑动作技术和方法要领的学习,正确认识中长跑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增强体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和坚毅、顽强、不断进取、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中长跑单元教学预计3次课,本次课为第2次课。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基  本上掌握了中长跑的动作技术要领,以及锻炼身体的方法。针对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采取分组自主练习的组织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材内容:  5分钟的持速跑  教学重点:全程跑的体力合理分配  教学难点:全程跑合理技术使用  四、教学目标: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多种诱导练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合  理使用全程跑的技术。具体目标为:  1.在中长跑学习过程中,能较准确的说出跑的知识要点,并能够在学习实践  中运用正确技术。  2.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内容,使75%~85%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中长跑的技术  要领。  3.同时,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能够说出中长跑对自身锻炼的价值。  五、教学程序:  1、队形队列与准备活动:  (1)队形队列:将学生分成四组,跑步——立定练习。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准备活动:慢跑成圈,然后进行行进间的徒手操5节。  2、技术学练:  学法:  (1)采取形式多样的队形练习,加强学生对中长跑技术要领的知识再现,进一步体会动作要领。  (2)通过定向越野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体会全场跑的体力合理分配。  组织:  通过教师指定的路线进行练习,再让各练习小组给其他小组布置的路线进行身体练习。  教法:  (1)以小组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采用互教互学交流的方法,掌握技术动作,改进技术上的不足。  (2)请各组掌握技术较好的学生示范。教师点评,分析出动作,提出改进意见,达到共同完成本课预订的目标。  (3)在中长跑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提出让学生思考的技术点,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等优良品质的教育。  3、放松整理与讲评:  (1)放松整理:学生放松走成圆形,在教师语言提示下,采用肌肉放松调节情绪的方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总结本课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练习情况,布置课外作业,与学生一起清整场地器材。  六、本课亮点:  本课试图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方法和手段,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身体练习的方法。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不断的获取知识与提高技能的需求,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能,增强心肺功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和坚毅、顽强、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七、效果预计:  75%~85%以上的学生基本能掌握中长跑的技术要领。在持速跑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团结、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中,使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优良品质。  练习密度预计:35%--40%生理负荷预计:130—145次/分  八、由于我校刚刚进入新高中课程试验,对于中长跑教材的教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适合中学生的体育教案适合体育教师收藏的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篮球一对一运球转身技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提高篮球的运球技术,学习一对一运球转身技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练习和竞赛,掌握篮球的转身运球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际动手练习和参与篮球比赛,来提高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篮球的正确运转姿势  教学难点:如何在被人防守时运用正确运球转身技术脱困。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2分钟)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3.检查服装  4.宣布本堂课教学内容与目标  5.安排见习生  教学组织:学生成三列横队,教师口令指挥,学生集体练习。  4、结合学生提出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5、教师提出“学习忙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误区。  6、学生分组交流,共同设计利用学习的空余时间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案。  7、教师小结。正确地认识体育锻炼,能够坚定体育锻炼的信念,增强动力。  8、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展示“周体育锻炼计划”表,引导学生观察说出构成“周体育锻炼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9、教师归纳制定“周体育锻炼计划”主要包括的内容。  10、教师依次讲解怎样制定目标、如何确定锻炼时间、怎样选择锻炼内容、如何确定运动负荷、怎样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等内容。  11提示制定“周体育锻炼计划”注意事项,解答学生疑问。  12、布置作业。  (六)教师总结  1、知识梳理。  2、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