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班数学教学方案实施方案
中班数学教学方案实施方案(通用5篇)中班数学教学方案实施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法,并复习巩固5以内各数的加法运算。 2、能根据指定的算式,画出三幅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3、知道要爱护自己的操作用书,保护画面的整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4以内的加减,会看加法三幅图。 2、物质准备: 教具-表示轮船开来了的三幅图:第一幅图开来了2艘轮船,第二幅图又开来了3艘轮船,第三幅图一共有5艘轮船。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操作材料(看算式画图) 【活动过程】 一、轮船开来了。 -出示轮船开来了的三幅图,请幼儿先说出图意,(屈老师 )然后再用一道算式2+3=5表示这件事。 -启发幼儿思考:2+3=5这道算式,除了表示轮船开来了这件事,还能表示什么事?鼓励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讲述多种能用这道算式表示的事件。 -鼓励个别幼儿将自己想出的内容画下来。师幼共同讲述、检查幼儿绘画内容是否能用2+3=5表示。 二、操作活动。 -看图列加法算式。引导幼儿打开观察幼儿用书,观察图片的变化,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看算式写答案。 -看数序排列填空,并写出标记图。 -看算是画图。引导幼儿读一读算式,然后在下面三个方框中画出三幅图,表示算式的意思。 三、评价活动 -教师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中,看某道算式所画的图片内容,师生共同检查。引导幼儿了解:有许多不同的事情,只要它们的数量变化是一样的,都可以用同样的一道题表示。 -表扬操作活动专心、书面整洁的幼儿,鼓励幼儿按户自己的幼儿用书。中班数学教学方案实施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习按物体的某种相同特征(用途、颜色、大小、形状)的东西可以归成一类,培养幼儿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注重幼儿在对物品进行分类的同时,理解物品的用途。 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梨子、香蕉、皮球、玩具汽车、树叶、篮球;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梨子、香蕉、皮球、汽车。(教师问:小朋友,我们要把这些东西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怎样分?) 2、幼儿小组讨论。 可能的分法有: (1)按用途分类。 (2)按形状分类。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苹果、皮球是圆形的,梨和车不是圆形的;我是把用途相同的放在一起的:苹果、梨、香蕉是水果,皮球、车是玩具。 3、以拾落叶的情节出示树叶,树叶大小、颜色不同。 问:我们要把这些树叶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有几种分法? 幼儿讨论可能的分法有: (1)按大小分类。 (2)按颜色分类。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我是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4、操作活动。 分积木:启发幼儿按积木的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5、活动延伸:1、幼儿继续在其他领域中渗透分类的意识。 2、教师可利用日常环境让幼儿学习分类,比如:可以对秋天的落叶按照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还可以对水果、蔬菜按照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中班数学教学方案实施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可以表示第几个,初步感知和理解序数。 2、能听清楚操作的要求,并正确地找出小动物的位置。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清楚地进行表达。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排队、坐座位等活动中体验过第几的概念。 物质准备:教具:火车图片,小动物图片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听清楚操作的要求,并正确地找出小动物的位置。 活动难点:知道数字可以表示第几个,感知和理解序数。 活动过程: 1、小动物坐火车教师出事火车图片:这是什么?这列火车有几节车厢?幼儿目测并讲述。 教师出示小猫图片:小动物要坐火车去游玩。小猫坐第几号车厢呢?引导幼儿观察小猫手上的票的数字,理解小猫坐第2号车厢,请幼儿找第2号车厢,并把小猫送上火车。 教师再出示几个小动物图片,分别引导幼儿观察火车上的小动物,说一说谁在第一个,谁在第二个…… 2、小组操作活动找小猫。观察画面,找一找小猫在哪儿,说一说小猫排在队伍的第几个。 住在哪儿。请幼儿看看楼房里每一层住了哪些小动物?请连线表示小动物居住的楼层。并给居住在第三层和第五层上的小动物涂上红色的星星。 活动评价: 请7个小朋友上来排一排,请大家说说每个人排在第几个,进一步理解序数。 表扬能清楚地讲述活动的幼儿。中班数学教学方案实施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2.让幼儿学习按数匹配实物。 3.启发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重点: 让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讨论数量相等的不同物体可不可以放在一起? 活动准备: 教具:实物卡6张(有动物卡、植物卡),红、绿贴绒篮子各一个,贴绒数字6、7,数字卡4、5、6、7,空白卡6张。 学具:4、5、6、7的数字杯、实物卡若干。5、6、7的实物卡、圆点卡、短线卡、数字卡若干。5、6、7的实物卡、数字卡若干。每人一张数字卡和实物卡。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3、4、5、6、7的数字:玩认读数字的游戏。 2.目测数群出示实物卡。提问:黑板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几个?我们再为这些实物卡送数字朋友。 3.按数摆放卡片出示红、绿色的篮子,请小朋友把数量一样多的卡片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边操作边讲)提问:放得对不对?为什么?数量一样多的不同实物可不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谁来给它们送数字朋友? 4.集体游戏:找朋友(配音乐)第一遍,幼儿手持实物卡找数字朋友;第二遍,幼儿手持数字卡找实物。 二、小组活动第一组,给实物卡送短线卡、圆点卡和数字卡。 第二组,给数字杯子送礼物。 第三组,给实物卡送数字卡。 三、活动评价 1.请几个小朋友出来讲自己的操作过程。 2.教师小结3.复习游戏:找飞机场(巩固对数字4、5、6、7的认识)中班数学教学方案实施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倒数,感受倒数时越来越小的特点。 2、理解教师指令、有序操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21块同样的长方体盒子。 2.小纸人和“楼梯图”(如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㈠搭楼梯,引导幼儿学习6以内的倒数,感受倒数时越来越小的特点 1.教师示范用长方体盒子搭建6级“楼梯”。 楼梯是什么样的?今天老师要来搭一个楼梯,看看每个台阶是由几个小盒子搭成的? 2.在搭建楼梯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楼梯的台阶数量逐渐增多、越来越高的特点,请幼儿数一数每个台阶分别由几个盒子搭成,教师在每个台阶下面对应地放上1~6的数字卡片。 3.教师手持小纸人走一走搭建好的楼梯,边走边引导幼儿顺数和倒数。引导幼儿直观地认识倒数时数越来越小的特点。 ㈡运动小人走楼梯 1.走楼梯是一项很好的运动,让我们的运动小人来走一走吧! 2.发给幼儿每人一张“楼梯图”,幼儿小纸人在图上走楼梯,要求边走边数,上楼顺数,下楼倒数。 3、请你让运动小人到其他小朋友的楼梯上轻轻地走走,边走边数。 ㈢我们一起来运动,理解教师指令,有序操作 1、现在,请运动小人一起来走楼梯,注意听指令。 2.根据教师的指令,幼儿操作运动小人,从某一个数开始倒数。如教师发出指令“从3楼开始往下走”,幼儿就拿着运动小人边走边从3开始倒数。教师发出指令:“从5添上1的楼梯往下走”,幼儿就让运动小人从6楼往下走,边走边倒数。 3、游戏数次后,让运动小人休息。 4.幼儿以自己的身体作楼梯,用食指和中指模仿运动小人行走楼梯,先从脚部往上走到身体的某一部位,边走边顺数;然后从上往下走,边走边倒着数。 ㈣小动物走楼梯 1、教师出示玩具小猫,让小猫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上楼。 教师:楼梯搭好了,小猫想走一走楼梯,玩一玩。我们一起跟着小猫上楼吧。 (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随着小猫的步伐数出——1、2、3、4、5、6) 教师:小猫向上走完了楼梯,它要转身下楼咯(再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数——6、5、4、3、2、1)。 2、让小猫重复“上楼”“下楼”一次,幼儿独立数一遍;再个别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看看都对了么,其他小朋友进行监督。 3、教师:还有许多小动物请我们帮它们搭楼梯,这样它们都能玩走楼梯的游戏了。让我们自己动手给这些小动物们搭好楼梯。 幼儿分组搭楼梯。搭好楼梯后,幼儿手持动物一边走楼梯、一边数数。 4、教师小结:上楼时数数越来越大,下楼时数数会越来越小。顺着数是从少数到多,倒数是从多数到少。 ㈤《顺数和倒数》 幼儿根据书上所画的图,用手指代替进行走楼梯,练习6以内的顺数和倒数。教师可以先和幼儿一起来数一遍,再让幼儿自己数。 ㈥游戏:走楼梯 1、请个别幼儿与教师面对面模拟上楼的动作,玩走楼梯游戏。(如:幼儿上楼数数1、2、3、4、5、6,教师下楼数数6、5、4、3、2、1。如果先开始的人是下楼,那下一个就是上楼,强调好规则) 2、幼儿自选同伴,两人面对面边玩“上楼”“下楼”边数数。 3、根据幼儿倒数着的学习情况,可以增加数数的难度:上楼可从1数到6、7、8……,下楼从……8、7、6倒着数到1。 结束环节 复习小猴荡秋千的手指游戏,可以顺便复习课上学的6以内的倒数。
【更多公文素材,微信:dad awk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