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用科学发展观思考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思考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正确实施改革,确保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推进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现了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方针。因此,在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为指导,认真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同时,始终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发展方向,调整布局、整合资源,走集中办学之路,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正确选择。去年,云南省教育厅提出:农村小学逐步向村完小集中,初中逐步向乡级集中,高中逐步向县城集中的教育改革发展方针,符合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必将推动云南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云南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集中办学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当前,我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学校布点多、规模小、效益低、质量差,每个行政村都有几个校点,很多校点都是一师一校,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推进,异地搬迁工程的实施,适龄儿童随父母外出务工在外就读等原因,学生普遍偏少,部分学校只有七、八个学生,师资力量也很差,学校破旧,危房率高,没有图书、仪器、体育场地和其他设备设施,办学条件十分简陋,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十分短缺,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显得更加奇缺,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分散办学又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村教育必将走集中办学之路,才能整合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全国集中办学的成功经验很多,值得借鉴。如玉溪市易门县就是以村为单位集中办学的,黑龙江省鸡西市每乡只办一所小学,办学效益都很高。我们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县情、乡情、村情,合理调整布局,逐步整合教育资源,集中有限的财力每个行政村办好一所寄宿制小学,每乡(镇)办好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高中根据县情和教育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同时,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提高办学水平,让广大农村孩子享受相对优质的教育,努力办好人民基本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