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有力有序推进我国人工智能发展
2023年初以来,ChatGPT成为现象级互联网应用,掀起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巨浪。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能够通过对于人类“脑力”的无限延伸,赋予人们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更大想象空间,而且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在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不当使用导致的数据信息泄露、网络谣言的深度伪造、行业标准制定的滞后等挑战。应该如何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必然联系。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接纳变革,引领变革。因此,在人工智能大变革的时代,我们一方面要让科技充分释放出创新活力,同时也要践行科技向善理念,保护好公民的个人数据隐私与信息安全,在数据安全保护和监管防控过度之间做好平衡,理性务实推进中国科技创新蓬勃发展。
加大力度引导科技创新主体正确践行科技向善理念。“科技向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逻辑和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抓手和重要基石。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不仅为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划定了伦理底线,也为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注入了不竭动能。具体来看,科技的创新发展,一方面帮助社会群体,尤其是社会特殊群体,不断提升认知水平,提高学习效率,享受科技普惠成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全社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科技领域的行业自律,包括提升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的自我规范意识,普遍保持和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技伦理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高度统一。在不断加强引导和规范的同时,鼓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应用创新,并朝着更加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教育宣传,鼓励科研院校开设科技伦理教育相关课程,将科技伦理培训纳入科技人员入职培训,推动公众提升科技伦理意识、理性对待科技伦理问题。 【更多公文素材,微信:dadawk01 】
找准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支点,厘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全球科技创新正处于多点突破的关键期,国际创新格局持续向多极化方向加快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参与科技创新、引领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在这样的大势之下,我们要准确把握X中央提出的“新型举国体制”“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等战略思想,正确处理好科技创新的几大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硬科技与软技术的关系、大企业与科创企业的关系、创新资本与企业资金的关系。在国际科技创新竞争中认清形势,不可妄自尊大,亦不可妄自菲薄。我们有雄厚的科技人才优势、科技投入优势和不断完善规范的强大市场优势,但也有科技创新组织架构薄弱、创新人才短缺、基础研究和创新生态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国家层面的“科技重大专项”“东数西算”等战略规划,全面协调全国的算力和数据,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打造一体化的数字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