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既要逆势而上又要顺势而为
中央ZZ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将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强调“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这表明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准确把握与科学应对影响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短板领域和优势领域,既要逆势而上也要顺势而为。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势”是一种客观存在,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形势、态势、趋势。身处变动不居的时代环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无论是谋划改革还是推动发展,都离不开对“势”的认知与把握。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这是经济发展规律和历史大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时代10年我国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但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我国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必须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逆势而上,就是要始终围绕实体经济的短板领域,加快攻克“卡脖子”难题。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X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已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实体经济同时存在一些“卡脖子”难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既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也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前沿探索,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激发创新活力,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通过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来推动补短板强弱项,消除被打压被遏制的应力集中点,以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各层次系统间耦合性的提升来增强我国产业体系的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对冲能力和反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