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高校有组织科研如何“落地生花”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组织科研本质上是一种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更加强调力量整合和集成攻关的科研范式,其有利于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更加聚焦,更有利于各种创新要素的有机整合,促进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同时,有组织科研通过不同学科专业人才的高度汇聚,可以实现多元知识、不同思维的交流碰撞,促进新观点、新方法、新理论、新思想的产生。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
有组织科研体现在坚持需求导向上,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谋求主动。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首先要转变惯性科研观念,从能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转变为国家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从“被动接单式”“盲目跟风式”转变为主动谋划、主动布局、主动服务,核心就是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尤其是在新型举国体制下,要找准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位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科研选题、科研规划、科研平台建设等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全链条并发挥作用。
有组织科研体现在坚持问题导向上,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中掌握主动。问题是创新的动力源。纵观现代科技史,不仅关键核心技术需要跨学科集成攻关,而且重要科学理论的突破、新的科学理论的产生大都离不开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集成创新。高校尤其是综合性大学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必须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传统以学科专业为主导的科研模式,整合多学科力量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把优势资源、关键力量汇聚到“卡脖子”难题上开展集成攻关,最大范围内组织融汇研究力量,切实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