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嘉庆《大清一统志》:古代中国最后一部官修地理总志
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史书纂修,从体例到内容不断进行丰富与完善。一统志是传统舆地总志的新发展,元朝所修《大元大一统志》开一统志体例先河,明朝沿袭,纂成《大明一统志》。清朝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朝,共成三部《大清一统志》。嘉庆一统志是古代中国最后一部官修地理总志,也是一统志体例的历史终结,在内容上集历代大成,记载了自清朝兴起至盛世期间国家疆域的变迁,特别是边疆地区如何被纳入到中国疆域版图中的历程,蕴含着鲜明的“大一统”意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一)
嘉庆朝决定重修《大清一统志》,最初是为国史馆正在撰写的《地理志》作参考。当国史馆调来已经成书的乾隆一统志时,却发现该书在内容上存有诸多错误、缺漏,“编辑未全,殊难移交作为根据”。因此,拟对乾隆一统志展开“纠旧误”“补旧阙”“续新篇”的三项工作,这实际上催动了一部新一统志的纂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