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路逻辑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X、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以下简称为“五个认同”)。要使各民族形成坚定而高度的“五个认同”,就必须深入理解认同形成的理路逻辑。认同主体以心理和实践两个层面形成和表达认同状态,其一般理路逻辑为:学习认知→情感升华→价值评判→态度取向→实践行动。当然,这一理路逻辑的先后顺序并不是绝对和单向度的,在认同形成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多层面共存、多向度发展的状态。 
知是行之始,宣传教育重在高度、深度和广度,认知情境重在幸福度。学习认知是认同主体对认同对象的认识、理解,并内化为知识的过程,这是认知者和认知对象及认知情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如此,有效的学习宣传教育机制就尤其重要。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要创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宣传教育载体,还要注重创新多层次、广覆盖、生活化、大众化、全方位、全过程的宣传教育方式,更要从增进民生福祉上营造“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认知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