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法国的塞纳河是如何治理的
塞纳河发源于法国东北部朗格勒高原,全长776.6公里,流域总面积约7.87万平方公里,穿越首都巴黎,流经13个省,最终汇入英吉利海峡。流域内人口超1800万,农业、工业、航运业和旅游业发达,经济活跃。塞纳河是法国最负盛名的河流,它犹如一条长长的玉带将巴黎分为左右两岸,串联起了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等法兰西文化瑰宝。名城名河相得益彰、映照生彩。然而,就是这样一条充满浪漫气息的河流也曾因为洪灾、水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给沿岸居民带来一系列困扰。自19世纪初,法国开始加强塞纳河治理,探索出一条统一规划、体制创新、法治保障,防洪、治污、治岸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之路。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升防洪通航能力。塞纳河流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700毫米左右,整体降水量适中。河流夏季水位低,冬季水位高,平均流量约为每秒280立方米,是法国最具规律性和适航性的大河。虽然塞纳河是水文较为平稳的河流,但是洪灾也时有发生。1910年持续降雨,导致塞纳河水位暴涨,最高值超过8.6米,河水冲破堤防,淹没巴黎两周时间,道路交通瘫痪、食物短缺,居民被迫转移,卢浮宫雕像陈列室的展品在洪水中岌岌可危。1924年,塞纳河又发生了水位超过7米的洪水。现实面前,法国加快了治理塞纳河水灾的步伐,在塞纳河上游修建了总容量超8亿立方米的4座大型储水湖,蓄水补水,调节河道水量,保持河道水量总体平稳。对河岸河堤也进行了改造,采用石砌河岸,防止雨水冲刷泥沙入河,堵塞河道。建设二级河堤,高层御洪,低层铺沥青、植树木、建快车道。沿河修建19个水闸、船闸,用来调节上游来水,改善河道水位。通过闸门调节,巴黎段部分区域水位由过去的1米左右上升到3.4—5.7米,航运条件得以改善,通航里程大幅增加。除此之外,政府还提高了河上部分桥梁高度,拆除河中部分小型水利工程。这些措施有效控制洪灾,改善航运条件,确保河水规律性,塞纳河成为法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