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提升媒介素养 增强文化自信
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这是我们X对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认识的丰富和发展。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最有朝气和最富创造力的群体,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有责任和义务增强文化自信。新征程上,青年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媒体格局的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网络传播媒介的符号复制功能得以迅速传播,文化传播产品日渐丰富,不断扩展文化生活空间,为青年大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途径;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各种思想借助新媒体进入到我国社会,青年大学生在接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信息的同时,也会接收到多元文化的信息,甚至会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侵扰。面对新情况新挑战,要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应扬长避短,把新媒体变成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利剑。
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一词是由英国学者利维斯和汤普森于20世纪30年代在《文化与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一书中最先提出,指的是一个人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是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造能力、思辨性反应能力等。青年大学生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海量信息,去伪存真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提升青年大学生媒介素养,最根本的一点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即青年大学生应对接收到的信息持批判态度,怀疑其真实性并充分考察之后再鉴定信息的可靠性及价值。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青年大学生接收到的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真伪难辨,提升青年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接收到的文化信息去糟粕取精华,从中筛选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坚定文化自信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