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 塑造青年学生健全人格
X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心理健康是道德人格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对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ZZ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ZZ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青年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ZZ工作的重要内容。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要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推动二者有机融合。育心与育德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具有内在统一性。一方面,二者教育形式不同,但教育目的一致。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关注个体心理变化规律,借助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身心理状态,掌握化解心理问题的适当方式,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思想ZZ教育主要通过理论灌输、情感引导、启发教育等方式,将思想要求、道德要求、ZZ要求渗透到学生意识深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与ZZ修养。二者都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引,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二者在发挥教育效能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创设学生内化思政知识的良好心理环境,为思想ZZ教育提供支持条件。思想ZZ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正确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与理性判断能力,强化心理正能量,引领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