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民政爱民”宗旨,按照“规范、提升、创新、为民”的工作理念,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竞争性招标遴选甘肃慧谷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在实施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嵋岘村农村低保精准识别和认定示范项目中,通过广泛宣传、民主参与、严格程序,总结探索出了“6123”低保认定新模式。得到了村民的普遍好评,该模式操作简单,评议结果可靠真实,是“兜底线、编密网、建机制”的一次有益尝试。其基本做法和亮点是:
1.“广泛宣传+自愿申请”
组织召开村民动员大会,通过发放宣传彩页、大会播报、入户讲解的方式,向全村群众认真解读中央和省市有关农村低保政策,详细说明申请农村低保应符合的指标条件,明确告知农村低保认定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评定流程。指导和鼓励群众自愿提交农村低保申请书、社会救助家庭诚信承诺书和其他认定相关基础资料,充分保障困难群众的合理诉求。
2.“民主评议+入户核查”【更多免费素材,微信: dadawk01】
推选公道正派、熟悉村情、乐于助人的妇女代表,组成农村低保妇女评议小组,对村上原有的低保户进行民主评议。结合妇女评议小组评议结果,全面入户核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其原有档案资料进行比对。严格对照《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等文件和政策规定,对全村原有低保户和新申请低保户开展综合评议,精准识别和甄别筛选全村低保初步认定对象。
3.“逐级审核+信息核查”【更多免费素材,微信:da dawk01】
首先将农村低保初步认定结果及时提交村委会进行初审,无异议后,形成低保拟定纳入对象,在全村范围内公开公示。并及时受理群众反映和投诉问题。其次,村委会将低保初核结果提交所属乡(镇)政府进行审核,乡(镇)政府上报区民政局经济核对中心,依托大数据平台,逐户核查低保拟定纳入对象“五有”情形,对二次审核情况进行公开公示并报区民政部门进行终审。最后,区民政部门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随机入户抽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审批通过,并进行长期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4.“动态管理+全程监督”
妇女评议小组、村民代表等对农村低保对象进行常态化监测,对家庭收入出现变化,对因病因学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本村群众向乡村及时反馈退出或纳入社会保障情况。
通过开展“6123”低保精准认定,使低保的申请、审批完全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真正实现了“阳光救助”,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等问题,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更多 免费素材,微信:dadawk01】
三、全面推广
今年,崆峒区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及省、市、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相关要求,进一步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执行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王嘉毅,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奋彦,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赵小林同志对农村低保评定‘嵋岘模式”进行全面推广运用的批示精神,我区按照“试点先行、以训代练、以点带面、典型推动”的方式有序推广农村低保认定“6123”工作模式,旨在持续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化管理水平,全面加强和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从七月份开始,由区民政局分管领导负责,社会救助股牵头,抽调相关乡镇高素质民政业务专干部组成工作组分赴全区17个乡镇,选取矛盾相对突出,低保覆盖面较高、群众关注度较高的20个村开展乡级推广试点工作。培训提升了乡级工作力量,进一步积累了工作经验和方法。同时,加大以民政公众号为主的全方位宣传力度,充分提升广大群众对社会救助工作政策的学习、支持和理解。崆峒区电视台、甘肃卫视今日聚焦栏目对我区在“6123”工作模式开展下的民政兜底保障助力脱贫工作进行了详实报道,为适时在全区开展“6123”低保认定工作模式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目前,全区所有乡镇每乡至少有一个试点村、大秦乡“6123”推广整乡示范工作已经基本结束。通过创新低保精准认定工作方法,今年以来,共新纳入农村低保474户1529人,清退635户1695人,调整类别220户615人。目前,全区共有农村低保5780户13255人,其中:一类1057户1745人、二类3322户7446人、三类1401户4064人。全面扭转了长期以来我区低保评定过程中政策理解有偏差、群众知晓率低、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促使我区社会救助精准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广大困难群众民生福祉得到了全面加强。【更多免费素 材,微信:dadawk01】
四、取得实效
一是杜绝了人情保,消除了关系保。在低保评议认定中,坚持做到“七个严格”,即严格把握低保对象认定标准、严格履行入户调查程序、严格实行民主评议、严格实行逢进必核、严格实行备案审查、严格履行公示程序、严格实行动态化管理,既扩大了评议认定监督范畴,又提高了评议认定监督实效。特别是对与申请低保对象有亲属或特定关系的村干部、妇女代表等,及时要求评议回避,在全程开展低保评议认定时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存在任何“徇私情”“倾向性照顾”等现象,群众主观接受程度高,有效从源头上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现象的发生。
二是提高了透明度,增强了公信力。通过召开村民动员大会,解读国家、省、市、区低保政策,告知评议认定流程,畅通申诉渠道,公开监督电话等方式,极大提高了低保评议认定透明度和群众低保政策知晓率。综合评议结果产生后,经过村、乡两级公示,逐级审核上报,长期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有效杜绝了不公示、假公示现象。同时,在评议认定过程中,区民政局及时指导乡镇、村社和未申请低保代表作为观察员全程监督,对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调查核实,确保了低保精准认定工作公平、公正、阳光、透明。【 更多免费素材,微信:dadawk01】
三是提高了精准度,降低了错漏保。充分发挥妇女小组及综合评议代表熟悉村情的优势,召开专门认定评议会,引导妇女小组成员对拟保人员家庭进行客观评价,为综合评议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参考。并邀请未申请低保的村民或镇村干部全程监督,最终依据准确核算家庭收入,深入分析劳动力状况以及民主评议等方式确定最终结果。鼓励妇女代表及村民代表对家庭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困难家庭进行动态监测,随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努力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将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退出保障范围,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
四是提高了满意度,化解了深矛盾。通过严格落实农村低保政策要求,宣传宣讲广泛深入,核查核实走深走实,评议认定民主公开,评定程序严格规范,认定结果公开透明,诉访渠道畅通敞开,群众全程监督,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群众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公平公正,消除了因政策理解有偏差等长期积压于心的干群矛盾。因各种原因导致低保认定不精准引发的信访问题也明显减少。
五、目标追求
社会救助工作,事关群众衣食冷暖,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当前,新冠疫情防控虽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但疫情对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仍在持续。为全面贯彻落实X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加大对贫困人口、低保人员和失业人员帮扶保障力度的要求。坚持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围绕中央文件提出的重点落实适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适度放宽特困人员认定条件等要求,全面加强贫困人口摸底排查和兜底保障工作,努力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全区低保精准认定“6123”工作模式推进会议,在前期各乡镇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社会救助精准化管理工作,力争在年底前全区80%以上的行政村全面推广低保精准认定“6123”工作模式,全力打造“崆峒民政”新品牌。今天会后,各乡镇要及时召开相关会议动员安排部署,制定工作行事历,严格按照工作节点,确保如期完成推广认定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把握召开村民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政策、全面入户三个重点环节。同时要注意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参与支持社会救助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妇女评议小组的组建不仅是“6123”工作模式的一大亮点,更是提升工作质量的有力举措。
“6123”工作模式起源于嵋岘,推广于全区,受益于人民,必将引领和创新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水平,是我区低保精准认定过程中“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一次成功尝试。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凝聚各方力量,只争朝夕,不懈奋斗,全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努力构建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的崆峒民政社会救助新格局。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不懈的民政力量。